中报落幕之际,A股氢能上市公司交出了营收整体增长但仍需精耕细作的成绩单。58家氢能上市公司2022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约7341.9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57%;归母净利润约377.1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7.69%。
9月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告示称,为避免其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决定自本周起,暂停该采集价格的发布。在宣布暂停之前,多晶硅价格已经在今年年内连续29周上涨,且没有明显回调迹象,价格已创下10年新高。
近期,光伏产业链价格变动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硅料价格高位运行,持续给下游环节施压;二是上个月四川限电影响开始缓解,下游需求依然旺盛。加之目前即将进入四季度,而四季度一直以来都是光伏装机旺季。
自2014年公布至今的国内多晶硅料价格,迎来停更。对此,硅业分会解释称,暂停公布的原因是,为避免安泰科采集发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近两年来,随着国内多晶硅供需迎来紧平衡,造成硅料价格持续上涨,而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持股的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泰科)所公布的多晶硅价格被视作权威的价格信息,进而颇受业内关注。
国外受到能源成本和电价大幅攀升,户用光+储系统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随着政策面持续利好和诸多巨头加速入局,“光储一体化”概念显著升温,逆变器的市场空间也在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全球逆变器空间1865亿元。
降本增效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唯一主线,而其中必然伴随着技术的升级和迭代,电池尤其如此。光伏电池主要分为P型与N型两种,最大的区别是原材料硅片,P型硅片中掺杂了硼元素,而N型硅片中掺杂磷元素。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6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21.6%,保有量突破1100万辆。与此同时,新能源商用车也开始崭露头角。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保持快速上涨,销量同比增长60.4%。据罗兰贝格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轻卡的渗透率约为30%,中重卡的渗透率约为25%。
对于新能源来讲,2022年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光锥智能向多位长期关注碳中和及氢能赛道的多位投资人与分析师了解到,当下氢能的发展集中在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如何降低氢的使用成本,这部分3-5年内以国家补贴政策为主,技术突破为核心驱动力;二是如何找到氢能的使用场景,让氢真的用起来,而不是仅停留在“理想化”的能源里。
中报季落幕,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再次奏响了一首喜与忧的奏鸣曲。整体而言,营收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双升,是今年上半年国内光伏行业持续增长的真实写照。但在这繁花似锦的背后,产业链利润中枢向上移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边是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公司上半年业绩亮眼,频频亮出扩产计划,一边是众多企业纷纷跨界入场。这些火热景象的背后是今年我国新能源布局加速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