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郁郁葱葱,花朵静静盛开,空气清新干净。漫步其间,有种置身花园的错觉。其实,这是借助人工智能(AI)技术打造的“花园式”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建设既是重点民生项目,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础工程。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获悉,6月30日,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万州江南(密溪沟)污水处理厂、万州何家岩污水处理厂等3座污水处理厂顺利通水运行,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近日,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四航局”)承建的江门市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及应急收集池一期工程正式动工。该项目是鹤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核心子项目,借助6000立方米应急池与深度处理系统,阻隔化工污染物流入西江、潭江流域。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让“污水横流”变身“资源活水”,真正把“关键小事”做成“民生大事”?近年来,四川省紧扣地方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路径,交出了一份具有四川特色的生态“答卷”。
从污水流淌到水清岸绿,从设施闲置到资源活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正上演着农村治污的“蝶变记”。近年来,该县探索出“大网变小网、大站变小站、有电变无电”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全县治理率从2023年底的35%飙升至如今的89%,超15万农户从中受益。生态环境部6月9日的《生态环境工作简报》中介绍了翁源县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的创新实践。
日前,记者跟随生态环境部工作组分别赴重庆万州区、合川区,在重庆市上报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的村庄中,随机抽取6个行政村,9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现场看,见具体事,听群众说,通过真查问题、查真问题,现场评估治理成效,推动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城镇生活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品质与身体健康。6月11日,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今年江西省拟再投入248亿元补齐污水处理设施短板。
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范立俍介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是必须抓实抓好的民生工程,我们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稳步推进治理。“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治理了2.38万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率由“十三五”末的31.7%提高到目前的68.2%,提升了一倍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为推进美丽山东、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座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泵站、652公里管道,这些数字勾勒出城市污水治理的精密脉络,它们如同齿轮般环环相扣,在高温与汛期的双重考验下协同运转,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污水治理防线,默默守护着城市的碧水清流。
5月28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4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建昱向社会通报了2024 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