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退耕还林生态保护恢复资金绩效评价结果显示,全区退耕户社会满意度在80%以上。在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力带动下,2000—2022年,新疆年平均沙尘日数每十年减少5.3天。各地普遍反映,退耕还林后,环境好了、腰包鼓了,干劲更足了。
“十四五”进入第三个年头,广西林业一枚枚新的“绿色金牌”纷至沓来。
在山林权改革中,宁夏大力推进“以林养林”“以地换林”等新路径,引入社会资本5600万元,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3040家,经营利用林地面积139.3万亩,集体林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9.11万亩,新增林权抵押贷款4.08亿元。
《广西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实施方案》显示,到2025年,广西林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木材供给更加充足、创新能力更加突出、一二三产更加融合,林业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位于双浦镇西面的灵山村风景秀丽,约有林地7600亩,包含了2000多亩的公益林地。为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双浦镇依托灵山村丰富的林地资源尝试探索拓展林下经济产业链,带动乡村共富。
浙江衢州柯城,一座因生态山水而美,因历史文化而出名的城市,“一村万树”种出的“共富林”,为这个浙西小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蚌埠市以全面实施林长制为总引擎,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强化质量兴林、绿色兴林,产业兴林,加快推进现代林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各种林产品的有效供给,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加快发展现代林业经济,推动林业生态资源适度开发利用,既是七里河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七里河经济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有效手段。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持续推行“1+N”工作机制,着力创建“讲政治、守纪律、负责任、有效率”模范机关,巩固成果、持续用力,埋头苦干、狠抓落实,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抢抓林木加工业发展机遇,围绕“大抓木材产业”理念,加快推进林产工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