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
日前,国内首家绿色智能船舶研发工作室在湖北省宜昌市揭牌成立,发布了旅游客船、货运船舶、客运渡船、滚装船舶、工程船舶、公务船艇等六大类37种绿色智能船舶示范船型,将聚合人才、技术、服务三大优势,推广动力电池、燃料电池、油气电混合等六类能源配置,助力绿色低碳航运发展。
“地球一小时”活动是全球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公众环保参与活动。活动倡导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20:30,关上不必要的照明和耗电产品一个小时,用行动表示对自然的关切和对环保的支持。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围绕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加强节能标准应用实施与监督检查、强化能效领先正向激励、夯实节能标准化工作基础等4个方面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
水泥与番茄,看似毫不相关。然而,在安徽海螺集团白马山水泥厂,一条输送二氧化碳的管道让它们有了无法分割的联系,并且结出了“累累硕果”。
如何进一步实现建筑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应从哪些方面发展绿色建筑?……日前,第二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举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参会期间接受采访,对此予以解读。
目前,国际海事组织为全球航运业制定的目标为:船队的碳排放量到2030年比2008年减少40%;到2050年至少比2008年减少50%。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减排措施加快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扩大至海运业,国际航运市场脱碳进程加速,船舶替代燃料、节能装置、节能船舶等加快应用,航运市场脱碳目标逐步照进现实。
作为制造业的深度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今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葛炳灶密切关注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话题。他提到,制造业的发展更依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对可靠稳定的绿电供应需求更强烈、更迫切。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锚定2025年提出了主要目标,并从9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
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3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发布“中国·内蒙古全社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以标准化、可量化手段,科学评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