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近日向媒体通报了2023年8月和1—8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在通报中首次将相关数据与具体年份(2019年)同期进行对比,包括优良天数比例、PM2.5平均浓度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城市中迎来新面孔,长春、哈尔滨实现了排名从后20到前20的逆袭,值得关注。
北京仍要坚持“三个协同”,即PM2.5和臭氧污染治理相协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相协同、本地治污和区域共治相协同。
节约能源、绿色消费、低碳出行……9月4日,记者获悉,《陕西省公民蓝天公约》出台,呼吁市民关爱大气环境,主动了解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学习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关注政府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积极建言献策,提升大气环境保护意识。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态环境部22日向媒体通报了2023年7月和1—7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7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6%,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我国的大气污染治理,从过去的雾霾频频,到今天的蓝天常在。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画出了一条全球大气污染治理速度最快的生态曲线。
据初步统计,1月1日至7月31日,山西省太原市区优良天气天数117天,优良率为55.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00,同比下降5.3%。六项污染物“4降2平”——二氧化硫、PM2.5、臭氧和PM10浓度分别下降15.4%、8.7%、5.5%和4.8%;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浓度同比持平。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指挥中心就相当于全省大气环境治理的‘超级大脑’,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就是‘千里眼’,督察执法就是‘治污铁拳’。”他表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数据汇聚到“超级大脑”,分析研判后由督察执法实施精准治污,通过高效协同开展工作,共同撑起“天府蓝”。
入夏以来,臭氧污染逐渐成为影响宁夏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连日来,宁夏生态环境部门走进重点行业企业,通过现场帮扶与监管,加强重点区域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推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守护“宁夏蓝”。
一点一点驱散雾霾、夺回蓝天,背后是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环境治理能力的日益提升,彰显着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今年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1.4%,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6%,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