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三北工程以光伏之力推进“双碳”战略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4-05-22 10:26:36

字号

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北各地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抓手,加强荒漠化治理,探索形成多种光伏治沙建设方案,带动沙漠治理、耐旱作物种植、畜牧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生态经济、沙漠产业多位一体、治用并行、平衡发展的光伏治沙体系。


  歼灭战区:

  实施“风光储”一体化治沙


  在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区,兴安盟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推动风电光伏开发与沙地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兴安盟华能高力板“风光储”一体化治沙1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园区,采用风、光、储联动电网主动支撑技术,充分发挥风光储一体化的优势,项目建成后,日均发电量约为4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可达1.65亿千瓦时。未来将实现9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以及对14万亩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重点治理5.8万亩裸露沙地,确保603个地块全部歼灭。


  彰武县持续探索荒漠化治理新路径,因地制宜地采用“光伏+治沙”的形式,通过“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在治理沙地的同时促进节能降耗,实现生态、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彰武50万千瓦光伏复合治沙示范项目通过光伏电站与农业种植相结合,抬高光伏板阵列高度,拉大阵列间距,为农作物种植留下充足空间。预计建成后年发电约8亿度,可节约标准煤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5万吨。


  攻坚战区:

  推广“新能源+治沙”模式


  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区,鄂尔多斯市聚焦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风光能资源,采用“新能源+治沙”模式统筹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和新能源建设。在库布其沙漠东西两段同时开工建设“光伏长城”,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场址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规模。鄂尔多斯市已集中开工20个新能源项目,新能源总装机2024万千瓦,目前已完成防沙治沙面积71.11万亩,计划年内新增治理沙化土地195万亩。


  杭锦旗坚持资源优势和产业培育融合发展相结合,围绕光伏、风电新能源建设培育壮大现代能源产业。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是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治沙项目,采用“板上双面发电、板下双层生态、板间双层养殖”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可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乡村振兴”的“光伏+”多重效益。


经过近两年治理,已完成绿化种植3000多亩、草方格铺设1万亩、芦苇沙障铺设1万多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发电量约41亿千瓦时,可修复治理沙漠面积达10万亩,年均减少向黄河输沙200万吨。


  巴彦淖尔市推广防沙治沙“磴口模式”,推动乌兰布和沙漠新能源基地先导工程200万千瓦光伏、蒙能460万千瓦保障性风电光伏建成并网,开工建设苏集沙地200万千瓦保障性光伏项目。磴口100兆瓦光伏治沙储能竞价项目,是巴彦淖尔首个10万千瓦光伏+生态治理电站,占地3000亩,绿化沙地1600亩。项目已于2021年6月全容量并网发电,实现修复治理沙漠3000亩,向电网年均提供绿色电力约2亿千瓦时,节约标煤消耗6.2万吨。


  阻击战区:

  筑“光伏+治沙”生态防线


  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新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初步实现了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新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疆石玛兵地融合5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全部建成投运后预计每年可生产清洁电能约7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约267万吨,新增产值14亿元。通过光伏板防风、挡风、固沙,加快植被生长,改善项目所占用的12万亩荒漠化土地的生态环境。


  阿克苏地区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截至2024年3月底,阿克苏电网总装机容量达877.3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33.08万千瓦,均为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正成为带动当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阿克苏中电建25万千瓦光伏项目已完成部分建设,预计建成后可形成年发电量4.14亿千瓦时的光伏基地,并配套建设升压站,通过草方格固沙、播撒耐旱草籽、种植1000余亩梭梭林等措施,形成“光伏+治沙”生态防线。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抢抓国家打造河西地区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电基地战略机遇,积极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布局打造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该园区入驻光伏企业11家,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4个,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治沙改土”方式,带动优质牧草生产、畜牧业养殖、肉苁蓉生产加工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所有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发电261.75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8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939万吨。


  三北工程六期规划将“光伏治沙”作为主要任务之一,要求将“治”沙与“用”沙相结合,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现代农牧业协同发展。目前,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三北地区成效显著,创造了“荒漠化治理+绿色能源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为三北攻坚战提供推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赵旭)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