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第一个吃鲸肉的人?这个问题已很难考证。人类捕鲸和食用鲸肉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韩国蔚山遗址的石刻记录了公元前6000年当地人用鱼叉捕鲸的场景;3000多年前,俄罗斯楚科塔地区的原住民也已经开始捕鲸。在当时,鲸也许是这些海滨部落重要的食物来源。
11世纪,巴斯克人开始了商业捕鲸。在早期,手掷鱼叉是主要的捕猎工具,船只动力依靠船桨或船帆,行进速度慢,也难以远航。游泳速度相对较慢的露脊鲸、抹香鲸等是早期捕鲸人的主要目标。除了鲸肉,鲸油是捕鲸业的另一个重要产物,可用于制作优质的蜡烛、灯油,以及肥皂、人造黄油等用品。
画家描绘的17世纪捕鲸场景。图片:Abraham Speeck(1634)
鲸骨制成的骨牌。图片:Hannes Grobe / wikimedia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们对鲸油的需求越来越大,捕鲸业迅速扩张。19世纪中后期,两项发明彻底改变了捕鲸业的进程:用火药发射的爆炸鱼叉代替了手掷鱼叉,让捕鲸人能从更远的距离更快地射中目标;蒸汽动力船的发展则使捕鲸船速度大增。新技术的使用,让捕鲸人更容易捕获露脊鲸、弓头鲸这样的传统目标鲸种,也让以往难以捕捉的蓝鲸、长须鲸等成为新的目标。到20世纪初,北半球的一些鲸类种群,如北大西洋露脊鲸、挪威斯匹次卑尔根岛的弓头鲸等,已经几乎枯竭。
现代捕鲸船。图片:Ra Boe / wikimedia
1904年,挪威捕鲸船在南乔治亚岛发现了大规模的鲸群,捕鲸业开始向南半球扩张;到一战时,南乔治亚岛附近的座头鲸种群已经几近灭绝。1925年,英国的捕鲸公司开始使用带有滑道的捕鲸加工船,从这以后,捕鲸队不再需要依靠陆地的加工站来处理捕获的鲸,一头100吨的须鲸在加工船上半小时内就可以肢解完。这种新型船只可以在海上连续工作几个月,捕鲸量得以迅速增加。到1960年代,各国捕鲸队在南半球共捕获了超过200万头鲸。短短几十年间,南大洋的蓝鲸、长须鲸等种群也相继陷入危机。
捕获小须鲸。图片: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Servic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冰岛恢复商业捕鲸
冰岛渔业部8月31日向媒体发送的一份声明说,该国捕鲸活动自9月1日起可以恢复,但“对捕猎设备和捕猎方法有更详细、更严格的要求,并将加强监管”。
冰岛于6月20日暂停捕鲸,原因是其渔业部委托调查得出的一份报告指出捕鲸违反冰岛《动物福利法》。
冰岛食品兽医局不久前监测发现,一些渔民使用爆炸式鱼叉捕猎长须鲸,导致长须鲸遭猎杀而死亡的时间远远超过《动物福利法》的规定。这一部门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头鲸在被猎杀时承受了5个小时的痛苦。
按照冰岛渔业部声明的说法,食品兽医局和渔业部专家7月组建工作组并得出结论,可以通过改进捕猎方法、减少违规行为,“改善”动物福利。
国际善待动物协会欧洲执行董事鲁德·汤姆布罗克认为,冰岛渔业部委托的上述调查已经证明商业捕鲸的残忍性,该渔业部眼下却无视这一“明确的科学依据”“令人费解”。
“不会有任何方法能让捕鲸摆脱血腥与残忍,任何方法上的修改都不会改变这一点。”汤姆布罗克说。
按照法新社的说法,冰岛是世界上仅剩的三个允许商业捕鲸的国家之一,另两国是挪威和日本。商业捕鲸引发环保和动物权益保护人士强烈批评。
日本曾长期打着“科学研究”的幌子,行商业捕鲸之实。
在冰岛国内,反对捕鲸的呼声日益高涨。法新社说,如今多数人支持放弃这一传统。6月初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冰岛人反对捕鲸,约29%的人支持。
冰岛经济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严重依赖渔业和捕鲸业。然而过去20年,包括赏鲸观光在内,冰岛旅游业蓬勃发展。这两个关键经济领域的利益相互矛盾。
“鲸类在海洋中已面临污染、气候变化、渔网缠绕和船只撞击等多种威胁,”汤姆布罗克说,“冰岛本有机会选择做正确的事,但该国却选择不这么做。”
冰岛人捕鲸历史悠久,捕鲸季传统上将于9月底至10月初结束。
冰岛政府每年决定的捕杀配额允许猎取209头长须鲸和217只小须鲸。长须鲸是仅次于蓝鲸的第二大海洋哺乳动物,小须鲸是体型最小的鲸类之一。
近年来由于鲸肉市场萎缩,冰岛捕鲸数量大幅下降。日本现在仍是最大鲸肉市场,但日本2019年恢复商业捕鲸,大幅减少从冰岛进口鲸肉的需求。
据媒体报道,冰岛目前只有一家名为瓦吕尔公司的捕鲸企业仍在营业,其所持捕猎长须鲸的许可证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瓦吕尔公司暂未评论冰岛政府恢复捕鲸的决定。据冰岛媒体本周早些时候报道,这家公司的捕鲸船已经出海寻找长须鲸,只待官方31日发布恢复捕鲸的消息。
另一家冰岛捕鲸企业已于2020年停业,原因是捕鲸不再盈利。
全球仅剩3国允许商业捕鲸
1982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决定于1986年开始禁止商业捕鲸,该提案当时受到7个国家的反对,其中便包括目前仅剩的三个允许商业捕鲸的国家——冰岛、日本和挪威。
国际捕鲸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据其官网介绍,该组织致力于适当保护鲸鱼,从而保证捕鲸业可有序发展。
冰岛
据国际捕鲸委员会消息,1986年后冰岛持续进行小型的“科学捕鲸计划”。冰岛于1992年退出该组织,此后在2002年重新加入,并对此商业捕鲸禁令采取“保留”态度。
2006年10月,冰岛时隔21年重新开始商业捕鲸。鲸鱼与海豚保护协会组织批评道,冰岛此举违反国际法规,引发多国反对。
据该协会统计,从1986年以来,冰岛共捕杀1700多头小须鲸、长须鲸和塞鲸。从2006年到2018年,冰岛共捕杀852头长须鲸。但自2019年以来,冰岛捕鲸量锐减。过去三年内,冰岛只在2021年捕杀了一头小须鲸。
半岛电视台也指出,冰岛年捕鲸配额很高,但近三年来冰岛捕鲸量很少,冰岛两个主要的捕鲸许可证持有者暂停了他们的捕鲸活动,其中IP-Utgerd宣布将永远放下鱼叉。
从2019年到2023年,冰岛的捕鲸年度配额为209头长须鲸和217头小须鲸。
另外,鲸鱼越来越少地出现在冰岛人的餐桌上,而逐渐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角。在新冠疫情瘫痪了旅游业之前,2019年有超过36万游客前往冰岛附近的北大西洋水域,赏这些庞大且动作优美的生物。
在冰岛被捕杀的鲸鱼中,长须鲸仅次于蓝鲸,是世界上第二大动物,属于濒临物种,塞鲸也属于濒危动物,而小须鲸是须鲸中最小的一员。
日本
据新华社报道,在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暂停商业捕鲸后,日本一直要求恢复商业捕鲸,但没有成功。
1951年,日本加入国际捕鲸委员会,1988年被迫结束商业捕鲸,转而以“科学研究”为名在西北太平洋、南极附近海域等从事所谓“调查捕鲸”。其中,2018年,日本渔民以南极夏季“实地调查”为名,捕杀了122头怀孕的小须鲸,引发国际社会谴责。
反捕鲸人士指认日本打着“科研”幌子商业捕鲸,联合国也曾在2014年反对这些“致命研究”。
同年12月,鉴于国际捕鲸委员会反捕鲸成员超过半数,日本宣布退出该委员会。2019年6月30日,日本正式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并于7月1日时隔31年恢复商业捕鲸。日本共同社评价道,日本政府这一决定“极不寻常”,将招致反捕鲸国家和环境保护团体的更多批评。
日本重启商业捕鲸这两年多以来,捕鲸的残酷不断引发国际社会的批评。2021年年底,一头小须鲸被困在渔网,在日本渔民手中度过生命最后20分钟的视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中,再度引发批评。
海洋科学家马克·西蒙兹(Mark Simmonds)当时发表新闻稿指出,“这既不是一个例外,也不是意外的事件。”他补充道,“但不同寻常的是,这个过程被见证并拍摄,以让全世界都看到。”
(以下图片可能引起不适)
▲当地时间2010年8月4日,日本千叶,人们宰杀鲸鱼。图/IC photo
外媒评价道,这次死亡事件再次暴露日本和更广阔的国际社会在捕鲸方面的价值观差异,“动物保护人士看到了残酷且可以避免的死亡,而渔民看到了来自大海的礼物。”
挪威
在商业捕鲸于1986年被禁后,挪威在1988年至1992年暂停商业捕鲸,于1993年时隔5年重新开始进行商业捕鲸活动。
2017年,挪威将其捕鲸配额增长到999头,引发争议。根据挪威渔业部门的数据,挪威捕鲸配额2010年至2015年每年高达1286头,实际平均捕获量不足配额的一半。2016年的捕鲸配额降为880头,实际捕获量为591头。但2017年的捕鲸配额又回升至999头。
挪威渔业部门官方网站消息显示,捕鲸是挪威千年来的民族传统,目前的捕鲸量是在保护环境的原则以及资源可持续捕捞前提下进行的,捕鲸配额也是根据国际捕鲸委员会下属的科学委员会关于鲸鱼在该国海域存在的数量而制定。
此外,挪威捕鲸者将鲸肉作为狗粮甚至将其弃于海中,也使得商业捕鲸的必要性再次受到质疑。据英国《独立报》报道,一些捕鲸者在鲸肉无法卖出时,将鲸肉送给了雪橇犬公司,还有其他人承认将鲸肉弃置海中。
挪威国内对鲸肉的需求比出口少。去年捕鲸季节时,挪威捕猎近600吨鲸肉,当中只有164吨售往本国商店,220吨鲸肉出口至日本。
有多少鲸鱼消失在大海?
作为海洋中最大的动物,鲸鱼其实是比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
而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这些处于大洋生物链顶端的动物,逐渐被发现“浑身是宝”。
其肉可以作为食物,皮、油脂以及各种器官同样可以用来做各种东西。
尤其是鲸油,在石油出现前,堪称贵重的工业原料。其不仅是重要的照明材料和工业用润滑油,且氢化后还可制成食品和肥皂。
正因为此,很多国家都对其展开了疯狂地捕杀。
于是,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不少种类的数量锐减,濒临灭绝。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挪威每年捕杀的鲸鱼数量超过了日本和冰岛捕鲸量的总和,成为全球头号“鲸鱼杀手”。自1993年以来挪威的捕鲸量高达1.2万头。单2016年挪威就捕杀了880头鲸鱼,2017年则上升到了999头。
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数据,自20世纪初以来,由于捕鲸活动,地球上蓝鲸的数量已经减少了约90%。
而受伤的岂止是鲸群?
海豚是海洋中最活泼可爱的精灵,带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享受。
海豚极通人性,更喜爱人类,它们会调皮地接近人类船只嬉戏,甚至在人类遭遇鲨鱼或者落水时,都会集体援救。
而人类给海豚带来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法罗群岛的数百头海豚被捕杀,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湾,最后它们会被制成各种肉干贩卖出去。
商业的动物表演禁锢了这些精灵们的自由,海豚凯西为了拒绝表演憋气自杀于泳池。
企鹅义无反顾地独行80公里,与它应该迁徙的地方背道而驰。气温的升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它们的生存环境,这只企鹅将继续走过5000公里的干涸平原,直至走向死亡的终点。
这些憨态可掬的生命,已经经受了无数次的被迫迁移,可是它们生存的空间仍在不断缩小。
曾有一个暖心的科学结论证明,大象觉得人类很可爱。
这群高等智慧的生物,有着和人类一样的共情能力,甚至它们也和人一样会难过伤心。
过去十年大象数量急剧减少,有11.1万头大象被非法猎杀,几乎占据了全球大象总数的六分之一。
即便在象牙禁令逐渐推广的今天,偷猎案件也在爆发式递增。去年仅在一年时间内就追回了40吨的非法象牙制品,其偷猎总数可想而知。
还有它们
它们
它们
再凶猛的猛兽,也逃不过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捕猎。
人类纤细,却是动物们最大的梦魇。
人类毫无底线地破坏生态平衡,带来的后果其实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
我们当然可以继续无所顾忌地继续消耗下去,但要知道,能灭亡人类的,终究只有人类自己。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