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丝绸之路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开幕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来自35个国家的300余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210名青年学者、1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他们围绕干旱区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保育及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思想碰撞,共同助力绿色丝路发展和干旱区命运共同体建设。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中国工程院院士邓铭江、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科米尔琼·托吉巴耶夫、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汽运中心主任周炜、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岑浩璋分别以《中亚增生造山过程与成矿作用》《低碳绿色流域构建与大尺度生态调度》《天山—国际植物学研究的平台》《构建低碳高效交通体系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模拟细胞》为题作了专题报告。
当天下午,与会者还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围绕干旱区生态屏障与生态安全、咸海流域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干旱区生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能源矿产资源绿色勘探等专题开展交流和研讨。部分参会的各国青年科学家还深入吐鲁番、伊犁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和调研交流,在领略大美新疆的同时,展开科技合作领域的深度交流。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与中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资源丰富,是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间的科技合作,鼓励更多青年科学家的参与,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贡献智慧和成功经验,对绿色丝路发展和干旱区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陈奕皓)
大会召集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执行秘书长王猛说,短短2个月时间来自全球的300余名代表报名参加此次论坛,吸引他们的正是新疆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新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场,希望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关注新疆,关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