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6月1日起禁止出售小龙虾!国人的最爱为何不受日本欢迎?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3-05-31 15:17:10

字号

在国内被吃到养殖的小龙虾,即将在日本禁售。国内吃货眼中的人间美味,为何在日本不受欢迎?


日本6月起禁止出售小龙虾,违者最高3年监禁或300万日元罚款


据日媒报道,6月1日起,日本将把小龙虾和彩龟列为“附条件特定外来生物”,禁止出售或放生,违者将面临最高3年监禁或最高3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的罚款。日方称,小龙虾和彩龟是外来物种,已严重影响日本生态系统。


小龙虾,别称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洲墨西哥湾北岸。1927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20只克氏原螯虾,用来做实验,结果发现这种小龙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最后用作养殖牛蛙的蛋白质饲料。


由于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小龙虾种群增殖速度非常快,近几年在日本更是呈爆发性增长,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小龙虾食性广泛,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据悉,金泽县一种日本特有的龙虱,随着小龙虾的入侵几近灭绝,潜蝽、蜻蜓幼虫等常见的水中昆虫也大量减少。又因其取食植物根系,常剪断农作物,特别是稻作物的根茎,而直接对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小龙虾还擅长打洞放水、破坏堤坝,时常因筑穴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坏,对生态链条和环境形态都构成严重威胁。


2021年7月7日,日本环境省召开专家会议,基本同意将小龙虾指定为外来入侵物种。


2022年5月11日,日本国会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外来生物法,今后将禁止出售或放生克氏原鳌虾(俗称小龙虾),不过可以作为宠物饲养。


2023年6月1日起,日本正式把小龙虾列为“附条件特定外来生物”,禁止出售或放生。


能用吃解决的事,为什么要禁止出售?


在我国,小龙虾是深受吃货喜爱的人间美味,价格在街头美食中也不算便宜。因此,国人对于日本禁止出售小龙虾的行为十分不解:能用吃解决的事儿为什么要禁止出售?不如直接送我桌上来!


其实,作为食材,小龙虾在日本并不受欢迎。一方面,小龙虾最初引进日本是作为饲料使用的,也是处理当地污水等环境问题的,所以日本人在心理上很难接受食用;另一方面,日本人比较喜欢生吃海鲜,喜欢吃鲜嫩的,而小龙虾口感显硬且柴,不符合当地饮食习惯。再者由于小龙虾喜欢生活在排水沟等水质较差的地方,难免会带上许多细菌和寄生虫,生吃很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日本人更喜欢将小龙虾作为宠物来饲养。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日本有540万只小龙虾被当成了宠物养殖。但是因为小龙虾的繁殖速度太快,很多民众养着养着就养不起了或不想养了,不得已将其放生,造成小龙虾在日本泛滥成灾。


事实上,在我国小龙虾的影响同样不小。因其掘穴打洞的习性,许多塘坝溃塌、农田遭受毁坏,尤其是云南梯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小龙虾打过洞的梯田,只要一放水就会往外渗。不仅如此,小龙虾的洞穴破坏了农田的土壤结构,造成水土流失, 给当地的土壤结构和水利设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截止2013年,小龙虾蛀空3万亩梯田。


翻阅《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小龙虾赫然在列!


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性的棘手问题


在日本为小龙虾焦头烂额的时候,美国也在为缅甸蟒头疼。由于缅甸蟒的入侵,当地原生生物数量下跌严重。


根据观察,缅甸蟒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泛滥成灾之后,从2003年到2011年,北美负鼠数量消失了98.9%,浣熊出现的频率下跌了99.3%,白尾鹿和短尾猫也分别下降了94.1%和87.5%。缅甸蟒不仅会直接威胁着当地的动物,还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捕食。比如:短吻鳄的猎物不断减少,以至于它们虽未直接遭受缅甸蟒的大力捕杀,数量依旧在不断下降。


事实上,外来物种入侵是全球都在面临的棘手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还记得抽干水库也要捕捉的鳄雀鳝吗?还记得除之不尽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吗?这些都是外来物种。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入侵数量呈上升趋势,成为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19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物种之所以危害大,是因为它们繁殖迅速,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且由于缺少天敌制约,往往肆意生长为当地新的优势物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还会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可能传播病细菌和病毒。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外来物种可能携带病毒、真菌、线虫等外来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国内将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挤占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毛康珊介绍,繁殖能力强的外来物种能很快在自然界安营扎寨。毛康珊举例,巴西红耳龟在宠物市场受宠,因其超强适应力、没有天敌,迅速泛滥中国,导致很多“土著”龟类灭绝。“宠物弃养、养殖逃逸和错误放生是引发巴西龟在我国入侵和泛滥的主要途径。”毛康珊说。


——污染基因库、破坏本土生态结构。专家介绍,外来物种会与本土物种杂交导致基因库污染。例如此前,日本已经在当地发现了本土扁锹甲以及泰国扁锹甲杂交产生的新物种,后者因杂交优势可能会取代本地物种。


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问题,我国的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制度,每十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普查;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制度,构建全国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网络;建立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发布制度。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不能只靠管理制度,还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努力:不乱养异宠,不随意放生,遵纪守法,敬畏自然,共同巩固国家“生物安全防线”,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侵删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