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专题 >  正文

“双碳”五年如何改变中国贡献世界?

来源:环球时报 时间:2025-10-15 17:05:41

字号

今年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5周年。5年来,“双碳”工作对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起到巨大推动作用,让中国的绿色发展更有信心、更有底气。同时,中国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作出重要贡献,并为全球经济的恢复与整体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首先,“双碳”5年让人们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心大幅提升。可以说,2020年中国作出“双碳”承诺时,国际上很多人认为实现这样的目标难度非常大。如今5年过去,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超出预期的显著成绩,说明中国完全能够实现“双碳”目标。以光伏制造业和电池行业为例,过去5年,中国光伏制造业以每年26%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池行业增长速度还要更快。截至2025年,中国绿色非化石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22亿千瓦,占比已经达到60.9%,超过化石能源。目前,全国每发10度电,就有4度来自绿色电源。这样的成绩不仅消除了过去很多人对中国能否完成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疑虑,国际上类似“碳简报”(Carbon Brief)这样的媒体或观察机构认为,中国已经提前实现“碳达峰”目标,未来还有可能提前完成2060年“碳中和”目标。


过去5年,中国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充分证明,实现“双碳”目标、让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完全可能的。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化石能源消费年增长率持续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这5年的经验证明一个重要道理:经济发展可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依靠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同样可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国正在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是完全可行的。


第二,“双碳”承诺提出的这5年,恰逢人类正在经历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关键时期。5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中国在这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抓住了机遇,继续引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首先,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主要是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的。数据显示,2000年左右,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专利中占比只有5%,而现在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专利中的占比已经达到75%。事实充分表明,在这一轮科技革命中,中国科技创新为自身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光伏、风力发电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中国取得显著进展,相关行业年增长率持续攀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5年前中国提出大力发展该产业时,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售的比例达到20%。实际情况呢?截至2025年8月,这一比例已经突破50%。这一数据再次印证,中国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三,“双碳”5年实践奠定中国未来发展基础,也为世界发展带来重大启示。要看到这一轮新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不但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更长远的未来乃至世界发展也有极其关键的意义。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等,“双碳”实践成果和经验启示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需要注意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中国的“双碳”工作紧密相关。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提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源于能源革命、交通革命和信息革命。也就是说,能源革命是推动产业和社会变革的基础性力量之一,能源结构的变革对经济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随着我国能源结构中绿色低碳能源所占比例不断提升,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已经受到重大影响。越来越多有相关条件和需求的企业开始谋划如何建设自己的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如何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推动自身发展更加符合国家政策,同时也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碳关税等相关要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能源汽车等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交通方式也越来越广泛地普及。总的来说,这场能源革命对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发展都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英国《金融时报》在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将中国称为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电力国家”。所谓“电力国家”(Electrostate),是相对于传统的“石油国家”(Petrostate)而言。迄今为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还是依赖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发展,而中国则正在成为全球第一个以电力为核心驱动的大国。目前,中国发电总量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发电量10万亿千瓦时,已经占全球近1/3,是美国的2.5倍、欧盟27国总和的3倍。这种电力结构的转变可谓意义深远。随着电力“变绿”,各行各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也将加速推进。其中关键一点,就是作为电力大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将受益匪浅。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算力中心的建设,而算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电力支撑。只有拥有充足的电力,尤其是清洁绿色能源,才能推动算力和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中国的算力未来将广泛受益于清洁能源发展,中国通过“双碳”政策推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使我们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地位。


最后,“双碳”5年实践,是中国为全球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的80%,锂电池产量也接近全球80%,新能源车总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总量的70%。近十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使全球光伏成本下降超过80%,风电成本下降超过60%。如今,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都从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清洁技术发展中受益。中国不仅自己向着绿色低碳转型,还为世界特别是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诸多绿色公共产品,包括绿色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等。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双碳”工作,没有中国提供的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全球绿色转型将会面临更复杂的挑战。另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的治理,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形势下,明确表态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放缓,促进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歇,这无疑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双碳”工作开展5年来,中国不仅稳步兑现着承诺,还在探索中逐渐把“碳约束”转化为“碳优势”,证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尽可能与化石能源脱钩”充分可行。面对全球气候合作的新十字路口,中国以产品、技术、标准等的系统性外溢,为世界各国提供低成本、高韧性的绿色公共产品,把自身产能优势转化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集体能力。中国正以生态文明的语言,回答人类如何与自然长久和谐相处的终极命题;也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为动荡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作者:王元丰 作者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