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讯周报 >  正文

碳讯周报(2022年8月8日-8月14日)| 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二季度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3-01-10 14:22:40

字号

 一、碳中和政策


1、首批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公布


8月10日,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九部委根据各省份推荐情况,综合考虑工作基础、实施意愿和推广示范效果等因素,确定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此次共有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具体包括北京市密云区、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辽宁省阜新市、金普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浙江省丽水市,安徽省滁州市,福建省三明市,山东省西海岸新区,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南沙新区、深圳市福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重庆市两江新区,四川省天府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甘肃省兰州市。


2、四川省确定17个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创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模式,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发展,8月10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示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拟确定名单。17个园区获批为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分别为独角兽岛近零碳排放园区、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成都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近零碳排放园区、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近零碳排放园区等,各自试点特色不同。


3、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碳达峰方案:202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超20%


8月1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以“一体协同,系统推进,增存并举,示范引领,业界共治”为主要原则,提出到2025年,在两区一县(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分别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的基础上,力争示范区能耗强度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体率先实现碳达峰并稳步下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达20%


8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立足吉林省实际,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为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5、上海出台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方案


8月11日,《上海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具体聚焦可再生能源开发、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油气消费合理调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关键环节,组织实施本市能源电力领域碳达峰行动。提出到2030年,能源结构更加低碳,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初步建立。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力争分别达到40%左右和12%。全社会用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至3.8吨/万千瓦时左右。


6、江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碳达峰碳中和


8月11日,2022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开展财政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益探索,安排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日前,江西省财政厅、发改委印发《江西省碳达峰碳中和财政资金管理办法》,对“双碳”资金的支持范围和方式、资金申请和使用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试点示范、评价激励等方式。首先是支持试点示范建设,创建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城市和园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开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其次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绿色低碳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监管体系,支持碳排放监测和计量体系建设;最后是开展工作评价激励。


7、辽宁省发布《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


8月10日,辽宁省发布《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一圈一带两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绿色成为辽宁城乡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城乡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更加显现,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活力充分焕发,基本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二、绿色金融


1、央行:二季度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


近年来,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初步形成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上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3万亿元。


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8.82万亿元、5.04万亿元和2.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2%、40.8%和62.8%。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绿色贷款余额5.08万亿元,同比增长30.8%,上半年增加6039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绿色贷款余额4.39万亿元,同比增长10.3%,上半年增加2631亿元。


2、阿里巴巴发布88碳账户,覆盖超10亿人


8月8日,阿里巴巴正式发布“88碳账户”。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个多场景、覆盖超10亿人的消费者碳账户体系。“88碳账户”成为阿里巴巴加速推进“范围3+”减碳的一个重要载体,是继去年底《2021阿里巴巴碳中和行动报告》后,阿里巴巴在碳中和议题上的新实践。


目前,88碳账户已接入菜鸟、闲鱼、饿了么、天猫等app的碳积分,涵盖用户吃、穿、用等生活场景,帮助用户更清晰地记录并了解自己的碳足迹地图及减碳成果。用户点餐时不选用一次性餐具、在菜鸟驿站回收快递纸箱等低碳减排行为将生成碳积分,在各app端子账户进行沉淀并汇集到母账户,实现低碳行为可知可感。


3、兴业银行首家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方案


8月11日,兴业银行发布《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通知》,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该行经营活动及投融资活动,制定全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建立并完善生态友好型授信政策,加强生物多样性风险管理,积极探索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缓释措施及压力测试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服务能力,开发并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专业能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信息披露等。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为长江大保护沿线13个省市环境治理类相关企业发放绿色融资533亿元,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落地绿色融资189亿元。


4、陕西能源工业转型升级项目信贷规模超百亿元


近日,陕西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黄晋波在“银行业保险业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三答记者问时表示,当地正在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向当地能源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现在贷款规模已超百亿元。


据黄晋波介绍,陕西是能源大省,传统能源产业在GDP中占比比较高。为了统筹做好能源保供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陕西银保监局指导机构创新绿色科技金融服务,一方面加强对传统能源绿色开采、清洁利用的支持。另一方面更好地服务光伏、风电、地热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陕西银保监局围绕支持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向当地能源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现在贷款规模已超百亿元,为陕西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撰稿:李德尚玉、李明明 (实习生 王彤烨、张旭、刘雨青)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