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灭绝,长江鲟、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等野外灭绝,鲍鱼、儒艮等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北极熊、企鹅面临灭绝威胁……2022年,从极地到热带,我们听到了太多关于“灭绝”的消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都是他。
第六次生物灭绝警告?
回首过去,无数物种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南极狼、北美白狼、北美旅鸽、基奈山狼、渡渡鸟、澳巨兔袋狸、亚欧水貂等或凶猛或可爱的身影已经不在。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年发布的最新评估报告显示,由于林地减少、海洋污染等原因,过去50多年来,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削减近70%。这份报告的数据涵盖5000多种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3.2万种群。
报告还显示显示,在加勒比地区和拉丁美洲等物种丰富地区,1970年以来动物数量减少高达94%。另外,相比其他任何栖息地的物种,淡水物种数量减少更多,50多年来减少83%。
展望未来,无数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最新公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海洋生物正在被“毁灭”,迄今为止得到评估的水下动植物有1/10面临灭绝的危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的17903种海洋动植物中有大约1550种存在灭绝风险。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2月22日刊发的题为《大多数南极动植物的数量到2100年时会减少》的文章表示,如果保护工作不加紧进行,到本世纪末,约65%的南极动植物的数量可能会减少。预计数量减少最严重的物种将是帝企鹅、阿德利企鹅、帽带企鹅和土壤线虫等。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评估爬行动物灭绝风险的生态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对全球1万多种爬行动物物种进行了一次全面评估,发现超过21%的物种存在灭绝风险。
还有很多可怕的事:
-90%的海鸟胃中含有塑料,在1960年这一数据为5%。
-过去30年中,地球上一半的浅水珊瑚死亡。
-2009年至2014年期间,由于象牙偷猎,坦桑尼亚的非洲象数量5年内减少60%。
-1999年至2015年期间,婆罗洲的森林砍伐和棕榈油种植,导致10万只猩猩消失。
-预计到2050年全球变暖将使北极冰层融化减少30%,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
……
罪魁祸首竟然是他?
物种灭绝是21世纪地球面临的重大灾难。科学研究证实,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自然灭绝快1000倍。目前,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按照这种速度,现有物种的一半将在本世纪灭绝。
据统计,寒武纪以来,已经发生了15次明显的灭绝事件。大灭绝有五次:第一次发生在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其中约85%是大灭绝;第二次发生在3.65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海洋生物遭到严重破坏。第三次发生在二叠纪末,距今2.5亿年,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96%的物种灭绝,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脊椎动物灭绝;第四次发生在1.85亿年前的三叠纪,80%的爬行动物灭绝;第五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统治了地球1.6亿年。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灭绝的原因和规律,提出了各种解释,如陨石撞击、宇宙射线强度、火山爆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
以前生物大灭绝是天灾,现在是人祸。一些专家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的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的其他灭绝事件更加严重。
这种物种灭绝是人为的事故。
英国《卫报》报道称,《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报告中的“地球生命指数”反映出地球生命数量变化情况,该指数基于对全球5230种动物的3.2万个种群的分析。对比过往报告可以看出,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正逐年下降:2年前,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比1970年减少68%;而4年前,减幅为60%。
报道称,人类活动是当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土地使用情况变化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人类活动,许多动物栖息地被侵占和割裂,进而导致动物无法自由迁徙,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数据显示,全球长度超过1000公里的河流中,只有37%的河流全域未遭拦截可自由流动。
当前,我们面临着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双重危机,威胁着我们当代和后世的福祉。有时候,我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超过了对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丧失的关注,但事实证明,这两大危机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息息相关,要么同时解决两个问题,要么无法解决其中任何一个。
在硬币的一面,栖息地的破坏对自然界造成了影响,导致地球从大气中吸收碳的能力下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释放出以往储存在树木或土壤中大量的碳。这意味着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并加速全球变暖。当前,土地用途的变化是陆地、淡水和海洋中许多动植物物种的自然栖息地破坏和影响最大的因素。在硬币的另一面,如果我们无法将变暖限制在1.5°C,气候变化很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主要是由持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等人类经济活动所驱动。为了人类和地球,我们必须改变生活和经营方式,向自然向好的经济模式转变。
物种灭绝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人类虽然自诩为智慧生物,但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我们的生存自始至终都无法完全剥离于自然之外。全球现存已知生物种类约有800多万种,这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我们这个美丽世界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的核心屏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之父”的美国学者爱德华·威尔逊教授在其著作《生命的未来》中有过这样一段形象的描述:“如果没有氧气人类最多只能活3分钟,0度以下没有衣服最多只能活3小时,没有水最多只能活3天,没有食物最多只能活3周......”。
可能有人会想,既然地球上已知的物种就有800多万,而未知的物种更是数不胜数,那么消失上几个问题应该不大吧?猪肉买不到了,我可以吃牛肉啊。实在不行,吃素也是可以的。但实际上,我们的生态系统运行的方式远比我们想象地复杂。每一个物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其他物种通过食物链网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种生物的灭绝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其他数十种生物灭绝。举个简单的例子,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蜜蜂传粉,那么我们超市中常见的水果蔬菜可能超过一半的种类都会消失。而如果像蜜蜂这样的数十种关键物种都发生灭绝,则可能引发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上百种甚至是上千种生物灭绝,从而形成新的生物大灭绝。
人类的贪婪摧毁了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没有人类毁灭的自然灭绝的速度快一千万倍。根据科学分析,一旦地球上的物种灭绝到一定程度,人类的末日就要来临。
综合整理,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