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重点要闻 >  正文

草木遂长 万物并育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时间:2025-05-21 14:51:10

字号

标题:草木遂长 万物并育——写在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今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主题倡导的核心,与主场活动主办地伊春的生态发展目标十分契合。这座被誉为“中国林都”的北方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3.8%,400万公顷的苍莽林海绿浪翻涌,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交织生长。广阔的林草天地间,百兽千禽栖息繁衍、自由生长。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和草原是无数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更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物种资源保护地。一棵树木的不同高度,可以为不同的物种提供栖身之所;1平方米草原土壤,几十万个微生物正在为动植物生长传输营养资源。森林、草原面积与质量的提升,是保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性的根基。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生物栖息地。


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责部门,多年来,林草部门持续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每一项重大工程的推进、每一个统计数据的增长,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具象化体现。


自然保护地体系,用60余载探索守望,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生长开辟绿色净土。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到数十年间,各类功能齐备的自然保护地、自然公园,在广阔的山川沃野间开拓一片片绿洲净土,其有效保护了我国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野生动物种群和65%高等植物群落。


“三北”防护林工程,用40余载庚续传承,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无数个“沙海愚公”伫立在激战狂沙的最前沿,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如今,“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升到13.84%。


天然林保护工程,用20余载悉心培育,在神州大地遍植绿色希望。全国2.3万个林业站覆盖84.5%的乡镇,近200万名生态护林员日复一日穿行于崇山峻岭间。目前,天然林占我国森林面积的64%、森林蓄积量的83%,是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有效维护了自然生态平衡。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实的行动与不变的初心,在密林深处、广袤原野间映照、践行……


今天,“三北”工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形成绿色阻沙防护带,苍劲的胡杨林下,重回大众视野的塔里木马鹿结队奔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积极修复红松针阔混交林,深邃的原始森林中,威武的东北虎傲然逡巡。近年来,新兴科技加持下,林草保护不断优化升级:“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电子围栏、物种AI识别等高科技设备,为野生动植物生长提供无微不至的呵护,开启守卫生态净土的新征程。


《庄子》外篇中对至德之世有这样一段描摹:“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又是一朝阴阴夏木、新绿蓊然,新时代的林草守护者,用躬行不辍的探索、扎实有力的行动,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为万物自然和美永续贡献力量。(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