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东营市幸福里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驿站,墙上贴有2025年度活动计划、3月—4月份行动计划表上,从减塑攻坚、守护生命的蓝等活动主题到海滩清理安全操作模拟演练、微塑料危害与防治课程等志愿者培训内容,并明确了活动时间和预期成果。中间的长条桌上,整齐摆放着用废纸、废塑料等制作的相框花朵、拨浪鼓、水瓶烟花等精美艺术品,令人爱不释手。
每年组织社区环保宣传教育、海洋生态环保等公益活动逾50余场,累计超过3.5万人次参加活动的东营市幸福里环保志愿服务队,正是山东省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侯翠荣指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和最优路径。山东省把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为构建美丽山东全民行动体系的重要抓手,强化部署、创新举措、突出特色,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形成多部门推动、多群体联动、多形式发动、多典型带动的良好局面,以高水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助推美丽山东建设。
加强系统部署,构建服务体系
4月28日,美丽中国,志愿有我——“万里同心,共护黄河”黄河流域九省(自治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动活动在东营市启动。
山东省联合沿黄其他8省(自治区)开展的“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动活动,是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有力支持,更是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之举,为凝聚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伍其东介绍,近年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多部门印发相关文件,系统谋划、纵深推进全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着力培育一批管理规范、素质过硬、活跃度高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不断丰富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内容供给,拓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平台阵地,提升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管理效能,建立健全适应时代要求、独具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山东省贯彻落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若干措施》,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纳入“十四五”生态环境宣教工作规划进行部署;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团省委等十一部门印发《山东省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的若干措施》,部署了面向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公众等五个社会主体开展的14项志愿服务任务。
2025年3月,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省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山东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这是山东省纵深推进、系统安排山东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首份专门性文件,体现了“多部门协同、多领域联动、全方位谋划、全链条部署”的工作特色。
济南市紧密围绕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重要任务,打造了“坚持一个目标、建设两支队伍、搞活三种形式”的“123”阶梯工作法。近5年,开展1600余场活动,参与人次达15万,辐射百万人。
淄博市构建“政府主导一专业支撑一全民参与”治理共同体,首创“3+3+N”志愿服务体系,培育10余家专业环保社会组织,注册志愿者达1.7万人,打造“绿丝带”“生态环境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品牌。
东营市专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东营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全市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已达1854支,累计实施“净滩护海”等活动8.5万个,参与志愿者过百万人次,服务总时长超18万小时。
烟台市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组建市生态环境保护服务青年社会组织联盟,建立200余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家庭志愿服务队伍。
泰安市将志愿服务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健全完善志愿服务领导小组,打造立体式的志愿者服务体系,采取“党建+志愿”的模式,把慈善公益与志愿服务有效结合。
创新联动模式,强化项目培育
废弃的塑料袋经过巧妙剪裁,化作轻盈飘逸的裙摆;废旧的纸箱经过精心拼接,变身充满未来感的铠甲……5月3日,在德州市夏津县“废品变新装・环保美丽行”亲子环保时装秀T台上,孩子们穿着亲手制作的环保服装,大方展示“变废为宝”的无限魅力。
夏津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时忠静对记者说:“协会以品牌建设凝聚社会共识,重点打造‘绿色第二课堂’公益项目,创新‘生态环保赶大集’‘传统节日中的环保行动’,将生态保护融入乡土生活场景,通过‘品牌引领+文化浸润’,形成生态志愿服务矩阵。”
近年来,山东省围绕双碳战略、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等主题,开展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志愿服务运作机制。联动环保设施单位、生态文明教育场馆等阵地资源,匹配需求,细分受众,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共建美丽山东、共享绿色生活的浓厚社会氛围。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孟小红介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已联合济南、青岛、淄博等市打造了10余个省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覆盖影响人数近3万人次。自2022年起,联合团省委、省教育厅创新开展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以百余场课内外研习活动为“支点”,撬动起全省十万余名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学习实践。
枣庄市大力培育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将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与环保设施开放、环保社会公益活动等有机结合,将志愿服务活动做实、做精。截至目前,已策划11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每年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00余场次。
潍坊市全力打造“走进自然课堂争做环保卫士·绿动潍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创新采用“高校社团+环保企业+生态基地”三方联动模式,为生态环保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威海市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建“绿动联萌环保童行”品牌,开展绿色生活、环保科普等系列活动,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和绿色实践能力,累计举办“天鹅有约”“神奇大气”“拥抱海洋”“宁静心田”等活动近50场。
图为生态环境志愿者开展巡河净滩行动。
日照市创新策划“唤绿之旅”,面向全市中小学生组织开展环保研学项目,已开通68个旅站,涵盖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等10大板块,100所学校与旅站结对共建,吸引近4万人次参与活动。
临沂市积极探索“环境教育+志愿服务”模式,深入校园开设特色环保课堂,2400余名齐鲁生态环保小卫士带动家庭、辐射社会,掀起全民绿色行动热潮。
滨州市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塑造“美丽滨州·绿行未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环保组织、高校社团、环保设施单位等“方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美丽山东、品质滨州建设。
典型示范引领,汇聚志愿动能
为加快推动全省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工作,山东省积极挖掘、培育、推荐先进典型。目前,全省已有2个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十佳案例,18人获评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1家志愿服务组织、1名志愿者入选全国学雷锋“四个100”,9家环保社会组织入选生态环境部“青山”公益合作伙伴。同时,推荐生态环境系统2名工作者荣获全省“保护母亲河行动·绿色卫士”称号;推荐1个志愿服务项目获评2024年山东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青岛市积极构建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体系,注重引导 20 多家环保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特色鲜明、扎实有效的公益宣传活动,多人获评全国、全省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
济宁市注重典型示范引领,组织志愿者开展环保知识宣讲进社区、学校、企业,2024年共开展活动30余场,发放资料和宣传品4000 余份,40 余万人参与了“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
图为“走进自然课堂 争做环保卫士”项目带领小卫士们走进污水处理厂,见证生活污水由“浊”变“清”。
德州市组建了专门的生态环境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环保公益活动,夏津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禹城市环保志愿者协会均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较好作用,带动更多市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聊城市大力扶持培育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了“绿色知识乐园”“巡河净滩 志愿有我”“水城水清清”等活动,多人获评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山东省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菏泽市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净滩护河”“春暖花开清洁护河”等志愿服务活动,向公众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吸引更多人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守护家乡优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