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22-05-11 11:38:27

字号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5月11日发布《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态环境状况的向好趋势。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2021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浓度分别为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六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值首次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单纯从数据上看,PM2.5年平均浓度从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不过是几微克级别的变化,但反映到实际环境改善成果上,却是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意味着北京市自1998年大规模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驰而不息的艰苦奋斗,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仰望夜空,繁星闪烁”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极大增强。


  五大水系水质明显改善


  2021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主要污染指标年平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市控考核断面劣V类水体全面消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


  河流数据表现亮眼,实现了“优增劣减”。全年共监测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7条段,I-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75.2%,同比增加11.4个百分点;IV-V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24.8%;无劣V类河流。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北京的水生态越来越好。2021年,北京市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点湖泊和大中型水库监测到浮游植物116种,浮游动物195种,底栖动物207种,鱼类41种,包括黑鳍鳈和马口鱼等北京市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保障“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全市土壤环境状况总体良好。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实行风险管控,未利用地强化巡查保护,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保障了“米袋子”“菜篮子”和人居土壤环境安全。


  2021年,全部国控土壤背景点中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均低于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与“十三五”时期土壤背景点监测结果相比保持稳定。


  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2021年北京市生物多样性调查实地记录了65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2020-2021年累计记录94种。阶段性调查实地记录各类物种3702种,2020-2021年累计记录6283种。实地记录北京新记录物种17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物种6种,均为大型真菌。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2021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提高。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平原区的EI分别比上年提高2.9%、2.6%、2.4%;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EI比上年提高1.1%。这组数据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已经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此外,全市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与上年相比基本稳定。辐射环境质量保持正常。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处于本底水平,环境电磁辐射水平强度低于规定的控制限值。


  2021年的《公报》,除了全面发布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还设置了“措施与行动”“共同防治”等篇章,回顾2021年北京市在污染防治攻坚、自然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管理、联防联控、全民行动等方面的工作。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