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生态一周观察 >  正文

夏锋:释放海南蓝碳优势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22-04-11 10:00:13

字号

日前,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海碳中心”)获批设立,预计2022年下半年开业运营。海碳中心将通过海洋碳汇(即“蓝碳”)产品的市场化交易,推动海南的蓝碳方法学成为国际公认标准,并纳入国际海洋治理体系。同时,为各类碳金融产品提供有力的资本市场基础支撑平台。

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夏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发挥我国海洋大国优势,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和扩大蓝碳增量,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极为重要。海南要抓住机遇,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和海洋优势,建立海陆统筹的经济体,率先在海碳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中国蓝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蓝碳,又称蓝色碳汇,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在国家大力推进海洋战略和“双碳”工作的背景下,蓝碳有哪些作用和意义?

图片来源/新华社

夏锋表示,为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除了要一手抓减排,还要一手抓增汇。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根据相关研究,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相比森林等绿色碳汇,蓝碳在碳捕获与封存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是草原的290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约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海洋具有超强能力的“负排放”。因此,海洋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海洋碳汇已成为海洋领域研究的新热点。国际社会日益认识到海洋碳汇的价值与潜力,将海洋碳汇纳入国际气候变化治理体系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我国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一大国,如果单纯依靠‘减’,势必要牺牲经济增长,由此会引发连锁反应。因此,还要在‘增’上做文章。蓝色碳汇是高效的长期碳汇,中国蓝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发挥我国海洋大国优势,提升海洋碳汇能力和扩大蓝碳增量,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极为重要。”夏锋说。

海南要快速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作为海洋大省,海南具备丰富的蓝碳资源。夏锋表示,海南要用好管辖海域面积广阔、蓝碳资源充沛的基础优势,快速提升生态碳汇能力。

一是推动蓝碳资源保护与利用。制定蓝碳行动计划,推动蓝碳方法学研究与利用,建立健全蓝碳统计调查与监测体系,开展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海洋牧场等典型蓝碳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动态的科学监测和分析,摸清“家底”。

二是探索在海南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试点,开展蓝碳交易示范。通过碳市场、碳普惠以及碳中和活动等方式提升蓝碳价值。抓住RCEP正式实施的重要机遇,探索在海南建立中国-东盟蓝碳交易中心,打造区域性蓝碳交易市场。

三是加强国际合作。整合海南和其他省份蓝碳研究力量,搭建蓝碳国际交流平台,加强海南与粤港澳合作,共建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四是引入金融机构开发海洋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产品,打造综合性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市场。

“目前,我国的碳汇交易多以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林业碳汇的形式出现,蓝碳交易工作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规章制度、行业规范相对缺乏,蓝碳市场还未形成。在此背景下,海南要抓住机遇,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和海洋优势,建立海陆统筹的经济体,率先在海碳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一是抢占海洋碳汇国际舆论话语权。例如,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国际影响力,设立海洋碳汇分论坛,扩大海碳中心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国际蓝碳项目合作。二是要积极谋划海洋碳汇国际标准制定权,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突出海南特色、被国际认可的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引领国际海洋碳汇标准化工作。”夏锋说。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