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  正文

实践“两山”理论 “钢城”蜕变“绿都”

来源:中国环境报 时间:2021-10-27 11:59:30

字号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突出示范引领,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在体制机制上深入探索、创新突破,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推动跨系统改革成果的相互衔接和系统集成,构建全尺度、多领域衔接的环境治理长效制度体系,提供更多“福建经验”“福建样板”。


福建省三明市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也是老工业基地、共和国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三明因工业而兴,钢铁等传统工业产业为三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明一度也因工业而困,产能过剩、效益下降,高耗能、高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特别是粉尘污染,被当地百姓形容为“一年吸进一块砖”。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近年来,三明市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突出“找准方向、瞄准市场、发挥优势、创新驱动”,唱响“风展红旗、如画三明”城市品牌,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发展绿色转型的新路子。


围绕“机制活”,打好“组合拳”,激发绿色转型内生动力


三明市始终传承改革基因,承接20多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以改革盘活要素资源,创新市场化绿色发展激励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激活发展动能。


一是以权益交易促减排。在所有工业行业全面推行排污权交易,将“沉睡的资本”变成“流动的资本”,引导企业深度治理减排,全市排污权出让累积成交总额4.25亿元,交易额全省最高;探索碳汇交易机制,与中国碳汇控股有限公司完成100.3万吨碳汇减排量交易,总成交金额1240万元。


二是以金融服务增动力。发行全省首单碳配额信托融资计划,三钢获融资1000万元;发放全省最大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华电永安公司获批1000万元贷款;与兴业银行联合创设“环境权益贷”系列产品,为企业提供各类绿色融资,助力绿色转型。


三是以平台经济助发展。整合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兴业银行、兴业证券等金融资本优势,建成统一的资源环境交易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权益交易、绿色金融、资本市场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平台运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各类主体共生联动、整体提升。


围绕“产业优”,推进“调转新”,提升产业生态化水平


三明市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实现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全市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712.99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2702.19亿元,增长40.7%,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2%。


一是调整结构腾空间。科学规划,推动三农、三化、三重、三纺等一批工业企业退城入园,严控“两高”项目落地。“十三五”累计退出煤矿58处,产能437万吨;退出铸造企业9家,产能1.9万吨;退出水泥企业4家,产能29万吨。万寿岩遗址由石灰岩矿山变身成为集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知识传播、闽台文化渊源研究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


二是技改提升促转型。推动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311亿元实施技术改造。三钢投入约10亿元,新建或升级改造环保设施100多台(套),厂区降尘量下降1/3,基本达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水平,被授予“AAA国家旅游景区”。


三是发挥优势育新业。发挥技术、产品、市场、人才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形成以生物医药、石墨和石墨烯、新能源材料为主的新兴产业。黄精、虎杖等6个中药种植基地被国家中药协会认定为“优质道地药材基地”,建成石墨烯、新能源材料等专业特色园区,近年来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


围绕“百姓富”,打响“生态牌”,推动生态产品普惠民生


三明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提升生态产业化发展水平,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7393元、12806元分别提高到39259元、19533元,年均增长7.5%、8.8%。


一是特色农业增福祉。注重绿色生态与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生活服务业等有机结合,以工业化、生态化理念推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形成精致园艺、生态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以及茶叶、莲子等20多条特


色农产品链条,众多优质农产品享誉全国。2020年,全市特色现代农业实现产值1620亿元。


二是现代林业惠民生。率先建立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累计筹措资金2.16亿元,赎买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8.8万亩,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推出林权“按揭贷”“福林贷”“益林贷”等林业金融产品,积极发展林业碳汇经济,在全国率先发放林业碳票,首批覆盖林业面积508.7公顷,涉及碳汇29775吨,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益”。


三是文旅产业促振兴。全域全产业链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推动“红色+文化旅游”,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9个景区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推动“绿色+休闲农业”,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美丽休闲乡村;推动“两岸融合+乡村振兴”,创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示范区。2020年,全市文旅康养产业总收入达到642亿元。


围绕“生态美”,画好“山水画”,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三明市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念,着力打好“三场战役”,让“林深水美人长寿”成为三明最靓丽的名片。三明市被评为2020年度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


一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所有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比例均达到100%,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Ⅱ类,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依托福建省生态云平台,创新建立重点企业、重要水域三维实景监管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生态综合管护队伍,解决各类网格“九龙治水”的问题。


二是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以闽江上游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整体修复为核心,实施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五大重点工程,有序推动103个修复试点项目,完成投资51.18亿元。


三是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战。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推进“山、水、城”“人、城、市”深度融合,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2平方米,三明市成为国家森林城市,所辖县(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梯次推进以“绿化、绿韵、绿态、绿魂”为主题的生态振兴乡村建设,全市“绿盈乡村”占比达到70%以上。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