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加快推进——“双碳”目标之下,顶层设计的蓝图已经展开,一系列实施细则陆续出炉。作为一场社会和经济的系统性变革,每个人、每个系统、每个组织都将涉及其中,谁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今年以来,作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唯一从事碳汇资产开发与碳资产管理的标的——中国碳中和(1372.HK)率先行动,以长远的眼光、精准的战略布局能力以及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实实在在地践行着“减碳”承诺,致力于为“30·60”的国家战略布局贡献绵薄之力。恰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刚刚迎来弥月之喜,中国碳中和(1372.HK)重磅发布“零碳公民”小程序,宣告其在碳交易市场C端的布局已拉开帷幕,这个小平台看似微“小”,实则于带动全民参与,推动企业减排减负、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大”有好处。
而“零碳公民”只是一个开始,它是中国碳中和(1372. HK)打通生产端与金融端,在碳中和事业上意欲大展宏图的一枚小小启动键。展望未来,随着“森林碳汇”的后续推出及走上正轨,相关衍生商品及服务标的等新模块的陆续并入,国内第一家“气候商店”正酝酿诞生,其兼具商品的稀缺性与渠道的不可复制性,未来碳资产领域的类淘宝平台,一家超级资产管理公司正迎着朝阳冉冉升起。
博得先机:卡位式布局B端全国碳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7月16日上线交易,至今已“满月”,整体来看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业内专家普遍预计随着年底履约期到来,全国碳市场将迎来一波交易高峰。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唯一同时从事碳汇资产开发及碳资产管理和运营服务的投资标的,中国碳中和早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前已进行了相关领域的布局。
中国碳中和今年5月24日公告称,集团已在全球两大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完成300余万吨的核证减排量收购;今年7月13日公告称,已成为深圳碳排放交易所交易会员并完成碳排放权交易账户开立。同时,公司先后与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中国节能环保(香港)、粤丰环保等国家一级社团和业内有影响力的央企、民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布局碳交易风口。得益于此,中国碳中和股票在碳交易市场上线吹风会后便应声大涨4%,并一直维持着相对活跃的交投状态。由此可合理预期,在年底履约期到来之际,中国碳中和在B端的业务或将迎来一波小高潮。
中国碳中和应声大涨4%
后续,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以及中国碳中和(1372.HK)一系列创新性行动举措的快速推动,特别是其在专精人才储备上,已坐拥双院院士郭颐可、碳中和领域专家姜冬梅等杰出人才,必将带着其先发优势,在碳汇资产开发及碳资产管理和运营服务——这一”智本”领域脱颖而出,一路领跑。
突破创新:抢占碳交易C端广阔蓝海市场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指出,个人作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之一,可以参与到碳排放配额交易中。国家和政府对于普通民众参与碳中和一向持鼓励态度,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碳资产始终作为ToB存在,造成了“企业在碳交易市场忙得热火朝天,广大民众却觉得与自身无关”的冰火两重天脱节现象。随着“零碳公民”小程序上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与此同时,在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要求统筹有序做好碳中和相关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切实为企业减负。年碳排放量逾百亿吨的事实摆在面前,国家压力山大,中央用心良苦,企业负重前行,公民责任在身却一直”有劲儿无处使”的困局,也随着C端的规则制定,拥有了主动进入游戏的选择权,以及未来形成一定权重并掌握话语权,倒逼生产端减碳的可能。
气候变化敦促人类社会必须采取更大规模的行动、更积极的措施,研发更多新技术来推动碳的减少释放。“零碳公民”小程序及其可预期的升级版本,正以市场化的碳排放调节机制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平台”宣传碳中和意识,激活公民资源减排的内因,使得碳资产交易突破性地面向C端,深入开拓广阔的个人碳中和蓝海市场。“零碳公民”是业内首个To C的碳信用综合交易平台,首次将个人纳入碳信用资产综合交易体系,为个人(C端)提供碳中和一揽子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各方对平台反馈热烈,尤其在环保人士、公益组织中广受好评。上线至今,平台已累计过万人次访问,逾3000+人次参与项目。据内部人士透露,随着“零碳公民”平台浏览量及影响力的日趋扩大,公司拟将增加“零碳企业”“零碳社区”“零碳社群”等功能及入口,试水推出国内首家“气候商店”,进一步推进碳中和系列布局的落地。
大胆猜想:千亿级超级公司或将诞生
碳中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机遇。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单位都不要把碳中和当作难题或挑战,而是当作机遇。然而,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准备不够、技术不足,首先连自己排多少碳都不清楚,思考如何减碳就更是困难。相比之下,中国碳中和的布局和行动就显得非常有前瞻性,首创的ToC碳交易业务,不仅让碳中和事业深入14亿民众,率先抢占了碳交易C端的广阔市场,同时,也成为ToB业务的有机补充,为更多自愿减排企业提供创收渠道,为更多普通民众提供个人碳中和途径。
投资界有一句名言——一家公司市值或潜力的上限取决于其商业模式。中国碳中和(1372.HK)以其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再加上其既能立足母国本土市场,又能积极的参与国际交易项目,不断探索碳资产、碳交易、碳资产管理方面的巨大商机,让我们有理由大胆设想,中国碳中和(1372.HK)或领跑行业,成为一家千亿级甚至上万亿市值的超级碳资产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