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论坛 >  正文

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2021-06-17 18:35:05

字号

6月11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碳’路新征程”为主题,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围绕“3060目标”,共商“碳”路新局。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出席论坛并分享了对“碳”路新征程的认识。陆新明表示,与2015年提出的“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相比,新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很大不同,也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目标在达峰的基础上同时要求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要控制碳达峰时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做到低位、高质量达峰,并在达峰后保持持续快速下降的节奏。


同时,过去的碳达峰目标更多强调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新的目标要求在脱钩的基础上深度脱碳,是对整个经济社会系统的大换血。在注重全能源的集约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新目标更加强调发展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jpg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

 

陆新明提到,近年来通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建设碳市场、增加碳汇等一系列举措,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已取得积极进展,为碳达峰、碳中和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2020年碳排放强度要比2005年下降40%-45%的对外承诺;2020年,我国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5.9%,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2020年的56.8%,对煤炭消费依赖显著下降,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增效;此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具特色的地方低碳发展模式也初步显现,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显著增强。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存在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等问题。”陆新明表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是一场硬仗。面临着能源需求刚性增长、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社会各界认识亟待加强等多重挑战。


他强调,“碳”路新征程需要新思路、新举措,对此,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将和有关部门一道,从以下要点开展工作:


第一,压实地方责任,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在考虑各地区排放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基础上,推动各地科学制定合理的达峰目标,推进地方递次有序达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第二,盯紧重点领域,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对“十四五”拟上马的新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已经批复尚未开工的项目充分审核,不该上马的坚决管住。


第三,推广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潜力很大,例如有关数据显示,气凝胶材料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全国能耗的5%,即2.5亿吨标准煤,减少的能源消耗可供意大利一个国家使用有余。


第四,加快全国碳市场建设。6月底,全国碳市场将启动线上交易,要围绕第一个履约周期,持续完善相关管理规则、制度,加强建设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的基础设施,逐步扩大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第五,加强气候投融资工作。落实《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建设国家自主项目、重点项目库,推动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形成政策合力,加快建设气候投融资的标准体系,发挥标准的预期引导和倒逼作用。


第六,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制度框架,加快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法,推动碳排放权交易条例尽快出台,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


第七,强化监督考核。将“‘十四五’碳强度下降18%”的约束性指标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加强考核评估,及时调整强化政策措施。


第八,开展全民行动。深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培训,提升各地方、各部门、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持续开展全国低碳日活动,全面提升公众绿色低碳的认识,引导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