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专家点评:科学研判生态用水,切实加强水源地生态保护

来源:生态中国网 时间:2021-05-17 00:18:56

字号

  卢琦.jpg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卢琦


      近日,总书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研时强调:“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领域节水。要把水源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划出硬杠杠,坚定不移做好各项工作,守好这一库碧水。”


      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掷地有声,林草行业落实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上,有两个方向可以成为重要抓手:一是科学研判“生态用水”形势,二是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生态用水问题。生态用水可以用于开展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天然植被生长,生态用水事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在新时代“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中,行业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生态用水,强调以水定绿、以水定产。


      以水定绿。不同种类的乔木、灌木生长的耗水量各不相同。在三北地区,毛白杨和速生杨属于耗水量相对较高的树种,只依靠天然降水生长通常较为困难,这就需要调配生态用水进行灌溉;未来应结合各地实地情况,倾向选择耐干旱、抗风沙的乔木、灌木树种。


      以水定产。我们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区开展水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林草资源优化配置研究,针对不同地区所能提供的生态用水总量,建立植被生态需水量格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在具体的水资源利用时,针对天然水源要加强保护,针对生态引水要高效利用,最终实现“水土”匹配、共生。


      第二,加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国家通过开展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积极探索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水源地通常容易出现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问题,问题在“沙”(症)、关键在“水”(病)、核心在“管”(根)。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应遵循三大方针:优先保护、积极治理、适度利用。通过对水源地生态系统的最小扰动、最小改变,获得最大服务(生态功能)、最大效益(生态福祉)。应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七位一体系统治理、系统修复,师法自然,涵养水源。


      我们通过对黄河源区开展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调研,黄河源的“荒”“草”“水”等若干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已基本清楚。例如: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和荒漠化逐渐改善,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但形势依然严峻;草地退化、沙化、荒漠化问题依旧突出,森林资源减少导致其生态功能退化,林草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不足。未来,应继续通过建立国家公园、自然公园、封禁保护区,利用天然降水,开展水源地保护利用,处理好水源地的生态用地、生态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改善民生的关系。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