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吴忠市委书记 沈左权
生态事迹:
近日,吴忠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成为宁夏首个列入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的城市。这是吴忠市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后又一张“国字号”生态奖牌,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吴忠市一张靓丽名片。
“臭水沟变成了水清岸绿的景观河,出了门就是公园,走在街上也有看不完的街景,我们的城市乡村生态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这是吴忠市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也是对优美生态环境最有力的肯定。
近年来,吴忠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贯彻落实生态立区战略,聚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辖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制度创新驱动 引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吴忠市突出规划引领,强化考核约束,坚定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根基,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并进。自2013年起,吴忠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制度,编制了《吴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规划》,特聘7位专家为市政府生态环保顾问等举措,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主体明确、高位谋划、推进有序。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条条措施的落实、一项项“过硬”的考核,为吴忠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
2016年5月,吴忠市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见》,从顶层设计上解决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乡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不同步、不融合、不统一的问题。2016年11月,吴忠市确定了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率先走出西部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新路子,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市的新目标,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
2019年12月,吴忠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做好调、转、增、融“四篇文章”,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问题导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2017年至2019年,吴忠市对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权重均达到22%以上,并设置了反向扣分项,强化指标约束,力促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逐件整改销号。逐项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时限、整改目标、整改措施,落实逐项整改、逐项检查、逐项销号,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任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共反馈吴忠市38项整改任务,32项已按照时限要求完成整改销号,需2020年完成的6项已基本完成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转办的群众信访投诉问题已全部办结并验收销号。
技术创新驱动工 业经济迸发绿色动力
以技术创新为关键突破口,吴忠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纺织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构建了“3+X”的产业体系,培育了吴忠仪表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运用高新技术、低碳技术创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吴忠市尽其所能,以绿色产业体系推进传统污染产业的淘汰、转型,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水平,2018年以来,累计淘汰洗煤等落后产能259万吨,减少能源消耗26.5万吨标准煤,从根子上减少沿黄地区污染排放。
近年来,吴忠市加速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经济制造体系,加快技术创新驱动,工业经济迸发“绿色动力”。
宁夏海盛实业有限公司采用国内碳化硅行业先进工艺,实现无污水排放;同盛化工公司投资4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单位能耗降低20%以上。理念之变,铺就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吴忠市制定《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落实自治区“创新驱动30条”和“吴忠市创新驱动行动计划18条”,实现R&D经费年增速达到4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4%,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速达到46%,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速达到61%,培育建成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53个。
2017年至2019年,吴忠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分别下降。近年来,吴忠市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着力构建现代水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8.8%,圆满完成自治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各项考核指标。
三大保卫战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吴忠市始终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
吴忠市大力推进蓝天保卫战,让天更蓝。“十三五”以来,吴忠市投入大气污染防治资金14.93亿元,完成治理项目382个,淘汰燃煤锅炉803台3415.82蒸吨。青铜峡工业园区、金积工业园区核心区“一区一热源”已建成投运,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供汽规划稳步推进。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或特别排放限值改造;划定宁夏首个城市禁煤区,年减少散煤使用量2万余吨;完成加油站油气回收和双层罐改造154座;制定优化重型车辆绕城路线,划定黄标车、农用车禁限行路段51处……
“五水同治”的碧水保卫战打响,让水更清。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入黄排水沟综合整治等行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49个,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过境黄河湿地保护面积达4万余亩;9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5个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置;获批第二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市,获得国家奖补资金4亿元;组织实施清水沟、南干沟等一系列水污染治理工程,入黄排水沟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四类以上。
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让土地更洁净。吴忠市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任务。全市5个工业园区全部建成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储存处置场,进一步降低工业固废带来的环境安全隐患;开展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工业危废及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划定禁养区62个,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9%。
2016年至2019年,吴忠市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完成自治区考核目标。
坚持共治共享 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环境也是民生,蓝天就是美丽,绿水青山乃是幸福。
近年来,吴忠市通过创新供给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态产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态环境。
——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建设公交车智能调度系统平台,新增75辆纯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达到55%以上,市区公交服务能力和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公交绿色出行迈出坚实步伐。全域旅游加速推进,青铜峡市成功创建为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大峡谷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黄河楼景区、盐池哈巴湖生态旅游区、盐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同心红军西征纪念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A级旅游景区达到17家。
——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绿化建设。5年来,吴忠市保持市区绿量的稳步增长,维持三绿指标不降低,完成朔方路、秦渠路等29条新建道路绿化、新增城市绿地924亩,市区“城市双修”工程改造道路19条25.7公里、人行道10万平方米、楼体140余栋。通过执行工程建设节能强制性标准,加快绿色建筑,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重达到30%。
——大力开展城乡垃圾集中清理行动。2019年,开展建筑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等八大城乡垃圾集中清理行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全区排名前列。
——稳步推进国土绿化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和自治区下达任务,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平原绿网提升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林草生态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营造林面积156.13万亩、退化草原修复面积35.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3%。
在吴忠,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是市委党校干部教育主体班和各类培训班必修课,环保法律法规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成了规定动作。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民爱护生态、保护环境意识明显提高。
卓有成效的举措,厚植了吴忠绿色底色,彰显了城市生态特色,夯实了生态经济发展根基。在吴忠,生态意识、文明习惯深入人心,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自觉行为。
关注更多最具影响力生态候选人物,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