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
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既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需要每个人不弃微末的行动
4月22日是第五十二个世界地球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扫描二维码答题赢景区门票,组织快乐骑行,进行“地球小卫士”评选……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增强了人们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支撑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健康。然而,一系列数字警示着环境问题的严峻性:有研究显示,按目前的速度,全球平均气温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自然界780万个物种中,约有100万个正面临灭绝;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约有1/3的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更警示我们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表明,必须彻底摒弃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做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从河北塞罕坝到山西右玉,从内蒙古库布其到新疆柯柯牙,一片片绿色延伸扩展,一座座村庄面貌一新,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人沙和谐”的历史性转变,标注着中国荒漠化防治的坚实步伐。彻底整改干线1361座非法码头,腾退岸线158公里,拆除各类建筑物约234万平方米,对整治后的1213万平方米岸线进行复绿……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让一个个“生产锈带”向“生态绣带”美丽蝶变。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为全球共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复苏注入了新动力。一道道“绿色长城”保护家园,一个个绿色传奇惊艳世界——从2000年到2017年,全世界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到建立国家公园体系,从大力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到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开展环保交流与合作……中国始终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以高耗能、高污染换取经济增长。无论是“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目标,还是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都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
建设绿色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共同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面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共同采取积极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福泽各国人民。
呵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保护环境、修复生态,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既需要国与国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需要每个人不弃微末的行动。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杜绝餐饮浪费、参与垃圾分类、选用节能产品,把环保行动融入日常,才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强大合力。
(邹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