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140万吨福岛核污水或将排进大海,对周边国家有害吗?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 时间:2021-04-16 15:58:10

字号

      根据日本NHK电视台4月9日报道,日本政府计划于4月13日召开内阁会议,决定是否将现有140万吨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但此次会议很可能只是个过场。


      这是因为,在多年的评估研究后,对于这批海量核污水的处置方式,并没有其它选择。现在福岛储存的水量每天新增140吨左右,如果不排放,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上限137万吨,而日本已经不再考虑在现有区域之外新建储罐,所以排放是大概率事件。


2020年.jpg

2020年10月,日本首相菅义伟视察福岛核电站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政府应当秉持对本国国民、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评估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处理方案可能带来的影响,主动及时地以严格、准确、公开、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在与周边国家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慎重决策。


在首尔.jpg

在首尔街头抗议日本排放福岛核废水的韩国民众


      对于周边邻国来说,既决定不了日本是否排放,也决定不了何时排放,这确实十分无奈。唯一能做的,也仅仅是分析一下污水排放后对我国的影响。


      正常运转的核电站,都会排放“核污水”。


      核污水在排放前必须处理并达标,为此东电建立了一些处理系统。


      如果“核污水”符合东电所说的标准,那么排入大海后,放射性核素会被很快稀释,不会显著增加海水中和水产体内的放射性水平。


      但是,鉴于东电曾在事故中隐瞒情况、可信度存疑,我们对福岛核污水排放依旧要保持关注。


      如果按照东京电力公司的说法,这些水不应称之为“核污水”,而应该叫做“处理水”,因为已经经过了处理,降低了放射性水平,并给出了相关数据。


      如果按东电提供的数据,将这些所谓的“处理水”排入大海,对福岛附近海域的影响非常小,而对我国的影响更是几乎没有。但现在的问题是,污水中各类关键放射性核素含量是否合格,缺乏全面而独立的核算,只有东电的一面之词,这些数据和结论靠不靠谱,仍值得怀疑。


      说来也不冤,福岛事故固然有天灾的成分,东京电力公司的处置失误也是不能抵赖的。但百万吨核废水已经现实存在。这么多的污水,是怎样形成的呢?日本为什么执意要往大海里排?如此多的核污水如果真被倒进太平洋,海鲜还能吃吗?


福岛污水.jpg

福岛污水储存罐


      大量核污水从哪里来?


      核污水,顾名思义就是含有放射性的污水。大家一听放射性,是不是觉得很可怕?实际上放射性无处不在,我们平时喝的水也有放射性,只是没那么强。我国的饮用水标准对放射性水平的指导值是总α比活度0.5 Bq/L,总β比活度(不包括氚)为1 Bq/L。


      水中的放射物质也会不停地发生衰变,一种放出阿尔法粒子,就是氦核,被称为α衰变,另一种放出电子,称为β衰变。每升水中的放射性物质每秒发生衰变的总共次数,被称为活度,是衡量水体放射性标准的依据。


      衡量放射性活度的单位是贝克勒尔,简称贝可(Bq),是个非常小的单位。另一个常用放射性活度单位是居里(Ci),1居里=3.7×10^10贝可,相当于1克镭的放射性水平,这又是个非常大的单位。


天然.jpg

天然放射性的发现者亨利·贝克勒尔,1903年与居里夫妇一起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放射性水平多高的水才称为核污水呢?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但对于核电厂排放的放射性流出物,有相应的要求,例如GB6249《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给出了3000MW热功率核电厂的液态流出物控制值:滨海厂址除氚和碳14外,放射性核素浓度不超过1000 Bq/L,内陆厂址为100 Bq/L,并保证下游1公里处受纳水体总β放射性不超过1 Bq/L,氚浓度不超过100 Bq/L。


      由此可见,即使正常运行的核电站,比如我国的大亚湾、田湾等核电站,也在向海洋中持续排放“核污水”,这种“核污水”的正式名称叫做“液态流出物”,不仅有浓度要求,还有总量要求。


震后.jpg

震后的福岛核电站鸟瞰 


      回到大家关心的问题:福岛核电站怎么就攒下了这上百万吨的“核污水”呢?


      原来,2011年的“3·11”事故中,海啸使大量海水涌进了核电厂,而为了应对事故,技术人员向已经损坏的堆芯注入海水和淡水用于冷却,这些水都沾染了放射性,主要包括氚、铯134、铯137、碘129、锶90、钴60等。而情况逐渐稳定后,地下水和地表降水又持续进入厂区,遭受污染而成为核污水。


      在2014年,污水增加速度达到每天540吨,在有关管理机构采取了建设地下水旁流系统、防渗墙、地表硬化层等措施,并在先进液体处理系统建成后改用净化水冷却堆芯后,污水增加速度目前已降低至每天150吨,并有望在2025年降至每天100吨。


示意图.jpg

福岛核污水的来源示意图



      随着污水量的持续增加,东电在厂区建立了1044个污水储罐(截止2020年9月),储存污水量高达123万立方米。但污水储罐的建设将于2020年底结束,总储水能力最高将达到137万立方米。


      显然,剩余空间不多了,如果不排放,到2022年污水将会灌满所有储罐。这些接触过泄漏的堆芯放射性物质的污水,如果不加处理,放射性是非常高的,因此东电建设了ALPS先进液体处理系统,采用吸附、脱盐等工艺,去掉除了氚以外的放射性核素,如铯137、锶90等。后来,为了要排放,又建立了二次净化处理系统,根据东电提供的数据,在经过两次净化后,铯137浓度降至0.185 Bq/L,锶90浓度降至0.0357 Bq/L。但对于氚,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处理后的氚浓度仍高达730000 Bq/L。


      东电看上去不太喜欢“核污水”这个词,他们把经过ALPS净化的水称为“处理水”。


      大海是最好的垃圾箱?


      既然装污水的储罐就要爆满了,120多万吨的所谓“处理水”总要有个去处,说到底就是要排放,只是往哪里排放的问题。


      东电曾提出五种处理方案:增加储罐及容量、在其它地方设置储罐、固化后进入地下、处理后排入大海、以水蒸汽形式排入大气。后来,解决方案集中到两个:排入大海和排入大气。


      福岛厂区的储存能力已近极限,再增加储罐难度太大,而若要在异地新建储罐,估计不会有哪个地方会接纳这种烫手山芋。至于埋入地下,且不论成本如何,也很难保证不泄漏。而剩下的向大海或大气排放的方案,无论哪一种,都在挑战着公众的神经。


流程.jpg

福岛污水排入大海的流程


      排入大海的方案显示,所有污水都会经过两次处理,参考前面所列数据,除了氚以外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将基本被去除,比较容易到达排放标准。而将其与大量未污染的水混合稀释后,可将氚浓度降到1500 Bq/L,然后用大约30年的时间排放完毕。


一群.jpg

一群东电工人身穿防护服,准备进入受损的四号反应堆进行抢修工作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做出简略计算,如果核污水保持每天100吨的增量,并按照氚含量730000 Bq/L,同时忽略氚的衰变的话,每年排放的氚总量是5.66×10^13 Bq,低于GB6249中的年排放量控制值7.5×10^13 Bq。实际上氚的半衰期是12.3年,会不断衰变,所以实际的氚排放量会更低一些。


      而在排入大海之后,由于海水的量特别巨大,放射性核素会被很快稀释,根据东电的计算机模拟,在氚的年排放量达到10×10^13 Bq时,福岛周边除了长约30公里的近岸海域(离岸2公里内)外,其它区域的氚浓度仍低于1 Bq/L。


污水排放.jpg

污水排放后附近海域氚浓度模拟结果


      而向大气排放的方案也大同小异,只是会将处理后的水加热蒸发,使水蒸气中的氚不超过5 Bq/L,然后排出,随风飘散。


      显然,排大气并不如排大海方便,而且有一种让人直接呼吸放射性空气的恐惧感。因此,东电主推的就是排大海方案。要说日本人的公关能力还是很一流的,在几年之前就在不断透出要将污水排海的风,不停地试探公众的接受程度,虽然每年都会招骂,但狼来了的次数一多,慢慢的人们就习惯了。


      洪水猛兽还是虚惊一场?


      虽然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百万吨核污水在经过处理后,排入太平洋已经是大概率事件。当这件事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老百姓关心的,是它会不会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影响,下面咱们就来分析一下。


      不管怎么说,福岛核污水的排放还是会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大家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


      先插一嘴:下图无法证明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的核污染有多厉害,因为这张图出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之手,是3·11大地震造成的海啸浪高图,不是放射性污染。


海啸示意图.jpg

3·11大地震海啸浪高示意图


      实际上,由于海洋实在太大,海水的量实在太多,稀释能力超强,福岛事故导致的海洋放射性升高幅度非常有限,尤其是由于洋流方向的原因,对于我国的影响更小,仅仅是在海产品中检出了微量的铯134等特征核素,理论上食用起来不会影响健康。


      当然,这些核污水对福岛周边海域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其实海水正常情况下的放射性活度就超过10 Bq/L,因此福岛核污水即使总量超过百万吨,如果能按照计划有序地排放,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不至于造成什么危害。


      至于难以清除的氚,的确很让人头疼。氚进入人体后,有一部分会进入组织,并滞留比较长的时间,但氚的放射性对人体到底会有多大伤害,目前并没有定论,更没有一个统一的限值标准,欧盟饮用水标准规定氚的限值为100 Bq/L,与我国对内陆核电厂址下游1公里处的标准相同,而世卫组织更夸张,认为饮用水氚活度指导值是不超过10000 Bq/L。即使按照100 Bq/L的较严格标准,当福岛污水排放时,除了距离排放口极近的区域之外,其它地方的氚活度也不可能达到有害程度。


一位泰国.jpg

一位泰国检察人员正在对一箱进口日本冷冻海鱼进行检查,以防它们体内放射性污染物超标


      因此,只要不在福岛周边几十公里内,无论是人类还是鱼,都不会遭殃。而关于鱼类体内是否会富集这些核污染物的问题,海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浓度确实比海水要高一些,但是海洋中的放射性一直都存在,福岛污水排放理论上既然不会让远离福岛海域的总体放射性水平升高,也就不会对鱼类体内的放射性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想应该能够得出结论:如果“核污水”数据正如东电披露的那样,那么我们不需要抢盐、也不需要对海鲜安全过于担心(当然福岛核电厂附近的海鲜还是不要吃了,安全第一)。然而,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东京电力公司没有撒谎,污水确实处理合格,并按照既定标准来排放;东电之前有瞒报虚报事故严重性的前科,所以我们在保持淡定之余,依旧需要有必要的警惕。


      参考文献


      [1] TEPCO Draft Study Responding to the Subcommittee Report on Handling ALPS Treated Water.

      [2]https://www.tepco.co.jp/en/decommission/progress/watertreatment/index-e.html

      [3] GB6249-2011 核动力厂辐射防护规定

      [4] GB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福岛核事故放射性废水处理情况,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2015.9

      [6]福岛核事故对山东海域海产品134Cs、137Cs放射性活度浓度的影响,中国辐射卫生第26卷第1期,2017.2

      [7]我国环境水氚浓度的变化规律及趋势,第19卷第2期,2010.6


(作者:人马座A)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