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评估蛙类栖息地的管理成效,选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建立上海市蛙类栖息地质量评价体系,上海市林业总站日前联合上海自然博物馆蛙类研究专家开展蛙类繁殖期野外调查,前往青浦、嘉定、闵行的七个调查点对蛙类繁殖、生境维护、科教活动等情况进行实地踏查。
本次野外调查共涉及青浦、闵行、嘉定的六个栖息地和青西郊野公园内的生态保育区。调研组重点查看了栖息地内水系的联通和水质情况、植被生长和管理现状、蛙类生存繁衍的情况等,对科普宣教场地的硬件设施和社会功能进行了评估。调研组还根据现场情况初步选定了几处调查样地,为夏季开展蛙类扩散期调查做准备。
经调研发现,水体内已有蝌蚪活动,蛙类正值繁殖关键时期,对生境要求较高,但部分栖息地内存在植被过密,水位过低,水体污染等情况,影响蛙类繁殖。调研组认为,为了科学全面地评估蛙类栖息地质量,从而聚焦问题,提出管理建议,一方面要将生境指标纳入评价体系,考察植被管理、水位和水质调控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将社会功能纳入评价体系,考察硬件设施、开放度和宣教成效等。
本次调研了解了蛙类生存繁殖现状,梳理了蛙类栖息地管理中的共性问题,为后续开展蛙类调查、建立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