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茶叶 >  正文

杨承荣:油茶林技推广改变侗乡群众生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1-02-07 15:32:54

字号

油茶.jpg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是贵州省十大重点林区县,森林覆盖率达72.72%,但生活在这里的37万侗族群众却长期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如何在“生态美”中实现“百姓富”?这是黎平县委、县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县林技推广站站长杨承荣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初心和使命。


        杨承荣已在林技推广基层一线工作了37年。“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进程中,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就是‘美丽贫困’。林业科技就是解开‘美丽贫困’的一把金钥匙。”这是他在工作中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油茶是黎平县传统产业,种植面积在贵州省名列前茅,但由于品种良莠不齐、经营技术水平低,全县油茶长期平均亩产量不足3公斤。进入21世纪,黎平县委、县政府开始大力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任县林技推广站站长仅两年的杨承荣挑起油茶品种改良和技术提升的重任。2002年,在南京林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杨承荣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引进13个油茶良种共4万余株苗木,在黎平县高屯镇小里村、绞便村和肇兴镇肇兴村创建了贵州首个面积300亩的油茶良种试验基地。经过6年探索,2008年亩产油量30多公斤,按当时市价计算,平均亩产值1500元,较传统油茶产值增加10倍。


        试验成功了,如何推广油茶良种,让油茶产业成为黎平林农的“绿色提款机”?杨承荣坚信,发展油茶产业必需良种先行。2008年,杨承荣鼓励时任小里村村主任的欧安烈成立黎平县首家生产经营优质油茶苗木的专业合作社,并请来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赵学民为合作社的苗木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如今,该合作社已培育1000余万株优良苗木,为300多户贫困户提供了育苗技术培训,并通过苗圃劳务用工,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在欧安烈的示范带动下,黎平县相继成立了3家油茶苗圃。截至2020年春季,全县累计培育油茶良种苗木1亿株,带动苗圃周边1200余人实现脱贫致富。小里村村民刘世忠在欧安烈带动下种植了2.5亩油茶良种,2018年靠卖油茶果增收1.5万余元。目前,欧安烈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油茶老板”,小里村80%的村民都改种了油茶良种。


        为将油茶新品种新技术送进千家万户,近10年来,杨承荣的足迹踏遍黎平县26个乡镇(街道),举办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300余期,培训基层干部、农户、技术骨干3万余人次,技术辐射带动农户5万余人,接受群众咨询2万余人次,发放牵头编写的技术资料3万余册。此外,杨承荣还负责几个贫困村的科技扶贫工作,他经常利用公休假日深入村里指导产业发展,村民们也非常喜欢听他讲讲油茶种植、低改等技术。


        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截至2020年底,黎平县新建和改造油茶达35.7万亩,种植油茶良种24余万亩,涉及26个乡镇街道403个村,实现年综合产值4.8亿元,带动贫困户3万余户6.5万余人就业,油茶良种种植人均年收入达3000元,黎平油茶产业基本实现良种化。仅2020年春季,黎平县就新增油茶种植4.5万亩。


        近年来,杨承荣将适宜黎平高山林区发展的锥栗产业作为推广重点,目前已引种试验成功并于今年开始挂果。2020年春季,全县完成1000亩锥栗标准化示范建设,为当地林业产业发展探索了新的发展路径。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