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沙区 >  正文

今春沙尘天气较常年同期将明显偏少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时间:2021-02-07 14:54:39

字号

沙尘.jpg

 

        本报讯 记者陈永生 通讯员刘旭升 王雨报道 2月2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21年春季沙尘天气趋势预测结果:3-5月,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次数和日数均较常年同期(1981-2010年)明显偏少,总体接近2020年同期水平。


        今春,北方地区沙尘过程次数预测为6-9次,较常年同期的17次明显偏少,接近2020年同期的7次。其中,沙尘暴和强沙尘暴过程预测为1-3次,沙尘强度总体偏弱。北方地区平均沙尘天气日数预测为3-5天,较常年同期的8.2天明显偏少,较2020年同期的5.3天也偏少。


        1月7日,来自气象、林业、草原、荒漠化监测等领域专家,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分析作出了上述判断。一是春季大气环流的气候背景有利。欧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活动是形成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最为重要的气象条件。气候模式预测,2021年春季,欧亚中高纬地区经向环流偏弱。在欧亚纬向环流气候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处于偏少阶段。二是2020年主要沙尘源区水热条件、土壤墒情、植被状况有利。2020年植被生长季(5-9月),我国北方主要沙尘源区较常年同期降水偏多,土壤墒情及植被生长状况总体较好。近20年来,国家不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加之北方地区降水量呈增多趋势,主要沙尘源区植被状况持续向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0.59%提高到18.67%,综合植被盖度由39.8%提高到45.5%。蒙古国南部植被生长状况虽较2019年同期偏差,但较近20年同期均值偏好。


        受蒙古气旋和冷空气影响,1月10日-16日和1月27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先后出现扬沙、浮尘天气。两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主要影响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和河北等省(区),受今年首次沙尘天气影响,1月14日北京出现浮尘天气。1月10日-16日的沙尘天气为近5年发生时间最早,也是近20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春季沙尘天气趋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国家林草局将与中国气象局实时监测海洋、大气、植被状况演变和天气气候异常特征,加强应急值守,强化实时监测,开展滚动会商,提醒相关省(区)林草部门提早做好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的相关准备。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