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动物 >  正文

江西加强智能生态护鸟让候鸟变“留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0-04-23 19:24:54

字号

  为加强鄱阳湖水域候鸟保护,江西探索智能生态护鸟新途径,利用“图音识鸟”App对鸟类进行精准识别保护,并搭建人工鸟巢,一些候鸟选择留在鄱阳湖水域繁衍生息。

  近日,国家电网南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用远程变焦无人机巡检输电线路时,发现两只禽鸟在鄱阳湖水域输电铁塔上筑起鸟巢,经与江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沟通,确认其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

  为保护好这对东方白鹳,国家电网南昌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输电铁塔离地60多米高的绝缘子串顶端加装绝缘护套。经过悉心守护,鸟巢中已孵化出5只东方白鹳幼鸟。

  东方白鹳缘何青睐输电铁塔?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曾南京介绍,东方白鹳筑巢的地方,附近要有浅水湖泊、池塘或河流,便于它们觅食和育雏。鄱阳湖水域因缺乏高大乔木,而输电铁塔结构稳,一些东方白鹳选择在输电铁塔筑巢。

  为给鸟类创造良好栖息环境,江西在鄱阳湖水域输电铁塔安全区域搭建人工鸟巢和人工栖鸟架,引导鸟类在输电铁塔安全区域筑巢和栖息。其中对体型较大的东方白鹳专门定制人工鸟巢,目前已在鄱阳湖水域的输电铁塔上搭建起36个人工鸟巢。

  “在输电铁塔安全区域搭建人工鸟巢一方面有利于保护鸟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电网运行安全,创造和谐生态环境。”国家电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宇说,2019年冬季以来,输电线路巡线人员已在鄱阳湖水域观测到20余只东方白鹳幼鸟在人工鸟巢出生。

  张宇介绍,研究人员根据鸟类栖息习性研发出“图音识鸟”App,将90余种经常在输电铁塔周边栖息的鸟类资料载入App,构建“云平台+移动端App”涉鸟监测管理系统,输电线路巡线人员可通过“图音识鸟”App对鸟类进行精准识别保护。

  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年华告诉记者,研究人员监测显示,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东方白鹳选择留在鄱阳湖水域繁衍生息,从候鸟变成“留鸟”,进一步丰富鄱阳湖水域物种多样性。

  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淡水湖,每年吸引近70万只鸟类栖息越冬。戴年华介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鄱阳湖水域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尤其是鄱阳湖水域禁捕政策的实施,水生生物得到更好保护,为东方白鹳等鸟类繁衍创造良好条件。(记者 郭杰文 陈毓珊)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