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用执法的 “严值” 守护生态的 “颜值”

来源:中国环境网 时间:2019-11-11 11:22:00

字号

 焦作市因煤而兴,后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成功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美丽嬗变。因面临历史遗留问题多,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等一系列难题,治理压力较大,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显得空前迫切。而市环境监察支队作为攻坚战的“排头尖兵”,勇于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向污染顽疾宣战。


  练兵质量高,执法腰杆硬


  在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开展以来,焦作环境监察支队以日常执法工作为练兵内容,以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为练兵宗旨,通过“全员、全年、全过程”练兵,严格执法、破解难题、提升技能,使得环境监察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办案能力显著提升。3年来,该支队共办理环境违法处罚案件约2900起、查封扣押案件120起、移交公安部门101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支队在调查取证和制作环境行政处罚案卷过程中,特别注重程序合法和违法细节,并且还不断完善环境行政处罚案卷的细节,确保不被复议和诉讼,此举大幅度提升了其环境行政处罚案卷的质量。对于该支队所办理的环境行政处罚案卷,河南省环境监察总队给予肯定,案卷质量成为标杆。


  该支队一大队大队长张立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能够管得住企业,管得好企业,张立武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各类法律法规和标准,研究各类企业生产工艺和治污工艺,总结环境违法特点,快速判定问题所在,准确界定环境违法行为,练就查处违法企业的“火眼金睛”。


4.jpg


面对众多企业,工艺设备千差万别。焦作支队紧紧扭住环境监察主体责任的“牛鼻子”,针对监管行业种类的多样性、环境污染类型的复杂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多发性与突发性,狠抓能力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懂工艺”的环境监察队伍。


  为了强化偷设暗管环境监管执法,在该支队一大队执法人员董建国牵头、协调下,采用暗管探测仪(探地雷达)对存在违法行为可能性高的毛皮加工企业进行暗管探测,查处了多家涉水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在社会上形成了极大反响和震慑。


  “辛苦指数”换来百姓“幸福指数”


  针对部分不法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逃避监管与执法部门“躲猫猫”,该支队还创新执法手段、强化科技运用,为环境执法监管注入了全新的动力。比如,该支队运用无人机开展执法监测,不断延伸执法触角,让污染源无处遁形。


  2017年,河南省政府将“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工作列为大气污染环境攻坚“三项治本”措施之一,因属全国首例,无任何经验可借鉴。市支队大队长张立武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以污治本、造福人民、不影响民生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指导思路,建立了专家论证、政府决策、分类施治的工作方法,顺利完成整治工作,对全市环境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此举得到了国家和省里的充分肯定。


  环境执法“硬”起来,换来的是焦作的天更蓝了。“前几年,在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就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蓝天白云,现在没有人晒了,因为天越来越蓝、云越来越白,优良天数不断增多,大家习以为常,这就证明我们的工作得到回报了。”张立武感慨地说。


5.jpg


一线执法必须讲奉献精神


  “不分白天黑夜,没有正常三餐,早出晚归、不分昼夜、连续作战是工作常态,靠的就是一分环保情怀。”焦作市环境监察支队支队长喻国强坦言,环境执法人员唯一感到歉疚的就是家人和孩子,很少有时间能够陪伴他们。他们以“舍小家换大家”的担当和奉献换来广大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9年6月19日至7月3日,根据生态环境部抽调安排,沁阳市环境监察大队赵中旭同志到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开展强化监督定点帮扶,督查工作认真负责、报送材料及时准确,被生态环境部表彰为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监督表现突出人员”,充分展现了焦作市环境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良好形象。截至目前,该市共抽调近200多人(次),先后参加北京市重污染天气预警、长江清废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督查等上级专项督查活动。


  不仅如此,该支队还积极解决好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3年来,市环境执法队伍共受理查处群众举报19000余起,不断增强了群众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