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花卉 >  正文

长鬃山羊宝岛惟一的野生牛科动物

来源: 时间:2009-05-02 00:00:00

字号



台湾回赠大陆的动物:长鬃山羊“长长”、“久久”。中新社 供图
编者按

11月21日副刊刊登了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所写的科普文章《命途多舛的台湾梅花鹿》一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台湾除赠送给大陆一对梅花鹿“富富”、“贵贵”外,还赠送给大陆一对长鬃山羊“长长”、“久久”,现将郭耕所写有关长鬃山羊的文章刊登如下。
长鬃山羊亦被称为台湾羚羊、野山羊。说起长鬃山羊,当初我在访台期间还真没在意,此次两岸交流动物,除了明星动物大熊猫、台湾梅花鹿外,就是这长鬃山羊了——于是开始关注这种动物。
翻阅资料考证,令我吃惊不小,因为在绝大多数中文动物书里都找不到这种动物的名字,为什么呢?无奈之下突然想起,原来动物的学名即拉丁名才是每个物种的惟一名称,便按照拉丁学名(Naemorhedus swinhoei)查勘,由此,真相大白,原来被台湾称为长鬃山羊的动物,竟然就是被大陆称为鬣羚的动物。
相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我国有两种鬣羚,一为台湾鬣羚,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另一个就叫鬣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或苏门羚,因该模式种标本得自印尼苏门答腊而得名。台湾鬣羚也被称为日本鬣羚,这是因为这种动物一度被认为是日本鬣羚的台湾亚种,但随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经DNA鉴定,发现台湾鬣羚还是与日本鬣羚有差异,1993年便被动物学家发表为新的独立种和特有种:台湾鬣羚(Formosan serow)。而且,我还发现有的资料称长鬃山羊为斯氏鬣羚,我想,或许是因为它的发现者是英国动物学家斯温侯吧,发现年代为1862年。
台湾鬣羚与大陆鬣羚相比,前者没有长鬃,后者有长鬃;台湾鬣羚与日本鬣羚和苏门鬣羚相比,同样是后者才有长鬃,可是为什么就叫台湾长鬃山羊(鬣羚)呢?不得而知。不过,在动物学中,同物异名的现象还是较为常见的,既然大家都已称其为长鬃山羊,那就这样叫吧!何况,台湾与大陆的很多相同事物都有不同叫法的,如大陆称领导,台湾称长官;大陆称地铁,台湾称捷运;大陆称立交桥,台湾称交流道;大陆称机场,台湾称航空站……
言归正传,台湾长鬃山羊外形为深褐色,喉部为黄色,硬蹄分泌蹄脂腺,有助于它们攀爬山岩,并牢牢地踩在石缝之间,因此这种食草动物喜在悬崖附近活动,奔跑速度快,若受外力入侵,它们还会以头上一对向后弯曲的洞角顶敌人以自卫。
台湾鬣羚生活在宝岛1000米以上的林地和陡坡悬崖,玉山南峰、南湖圈谷和雪山圈谷等高山附近都可找到其足迹。长期以来,长鬃山羊一直被当做狩猎动物,直到1973年才被列为保护对象。
近年来,随着保护成果的显现且受国际狩猎的影响,台湾开始出现将其纳入严格管理下的狩猎利用的声音。这与大陆存在的如何处理好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之关系,面临同样考验和有待破解之题。相信此次两岸动物交流,不仅限于动物本身,还会扩大到人员之间的经验与学术交流,以求相互借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最后,我把此次两岸交流的动植物名称试着编成一个小小的五言打油诗,以作纪念:
熊猫和珙桐,鬣羚梅花鹿,团圆鸽子树,长久富贵路。

作者: 郭耕 责任编辑: 张勤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