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新闻 >  正文

武汉黄陂打造中国首个“国家乡村公园”

来源:中华建设网讯 时间:2017-07-07 15:06:28

字号

  中华建设网讯  2017年7月4日,武汉市黄陂区政府主持召开了《黄陂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2016-2025)》专家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黄陂区委、区政府等11个相关局委、规划涉及的12个街办(乡、景区)等相关部门。会议对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牵头编制的规划成果予以认真审定。据悉,此规划是对黄陂北部“一轴一环一带多点”主要干线公路两侧各偏移1公里进行深度规划。面积约734.64km2,涉及180个行政村,1612个湾,69452户,205840人。


微信图片_20170707150754.jpg


  黄陂,地处武汉城市近郊,是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生态最优、发展前景最广的新城区。在黄陂建设“中国第一个国家乡村公园”,是国家发改委原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乡村问题专家、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子夫提出来的。


  规划提出黄陂美丽乡建设后,如何让乡村资源价值最大化利用。对此,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提出乡村建设“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的“四变”策略,使乡村主体农民真正参与并享受政府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带来的红利。


  规划提出“386”策略:即“三大数据,盘清资源存量;八大重点,解剖黄陂乡村;六大方案,助推全域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改几间房子、修几条路、栽几棵树的问题,真正要解决乡村问题必须需从三大方向入手。


  为编制好这个规划,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在对黄陂1612个村庄进行调研基础上,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并邀请台湾农业专家到黄陂,引入台湾精致农业模式在黄陂实施。规划黄陂未来美丽乡村建设从三个方向入手:首先是产业发展,通过产业植入解决乡村自身造血功能,让农民真正能够参与;其次是要加强制度与模式设计,让更多的能人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把一个政党的政治目标,变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三是通过乡村智库平台建设,加大对乡村人才与农民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新一代新型职业农民。


微信图片_20170707150817.jpg


  作为百湖之区、木兰故里,黄陂旅游资源丰富。这也让黄陂在吸引市民下乡及美丽乡村建设上表现亮眼。7月5日,黄陂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已有283户有长期空置农房的农户完成签约,总金额逾1200万元。


  据悉,黄陂区优选杜堂村、木兰山村、胜天村等一批条件相对成熟的美丽乡村先行先试,指导成立乡村旅游及农家乐、民宿合作社。谈及黄陂美丽乡村建设未来10年发展之路,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规划先行。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黄陂区国家乡村公园发展总体规划》,资深乡村问题研究专家王子夫提出整合概念将黄陂北区1392平方公里范围,打造成中国第一个“国家乡村公园”。目前已有19个村基本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两年内,将继续申报并实施20个左右省、市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从黄陂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规划提出黄陂美丽乡村建设“十百千万工程计划”,即完成1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16个特色村落、40个精品村、80个重点村;完成100名“乡贤”返乡创业基地、500个家庭农场、500个乡村庄园;完成2000户农家乐、2000户乡村民宿、5000户民居改造工程;实施万塘治理工程、5万米乡村马拉松绿道、万名农民技术培训工程。


微信图片_20170707150841.jpg


  规划评审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大美城乡规划设计院院长王子夫先生提出的“国家乡村公园”概念,是未来中国乡村综合治理的最高目标,也是未来中国乡村最为高级的文明形态,在目前全国乡村建设目标上具有综合指导性创新概念。最后,黄陂区政府杨汉明副区长总结时说了“五个非常”:调研非常深入、资料非常齐全、立意非常高、特色非常鲜明、规划质量非常高。希望在政府政策引导、企业资本参与、专家技术支持“三套马车”驱动下,黄陂乡村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幸福,最终把黄陂建成“中国第一个国家乡村公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