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报告在分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资源与环境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陆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水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等几个方面提出西溪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对策和措施。
物种多样性方面,西溪湿地记录有476种维管植物,主要为园林植物和杂草(阳性植物),在本地区各种森林植被中常见的乔木优势种以及林下耐阴甚至阴性植物极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外来入侵种有19种。鸟类种类比较丰富,但数量不够多,不是一个理想的鸟类尤其是水鸟的栖息地。兽类、爬行类、两栖类种类相对比较贫乏。西溪湿地的鱼类中,很多种类对控制中度及富营养化条件下的藻类和浮游动物有一定的作用,如鲢、鳙、鳑鮍类、青鳉、华鰁等。但草鱼、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以及食草的杂食性鱼类如鲤等,会食用水生态系统中的高等植物,这对恢复和重建水生植被从而调节水质十分不利。从昆虫的组成可以看出西溪湿地目前的生境条件,即静水池塘、湖漾和陆地草丛是优势生境类型。西溪湿地的浮游藻类以β-多污带和α-中污带的种类为主,表明西溪湿地水质有机污染水平很高。从西溪湿地浮游动物群落的优势种构成,指示西溪湿地处于中度有机污染状态。
植被多样性方面,西溪湿地内的植被以人工及半人工植被为主,同时也有自然形成的植被。陆生人工及半人工植物群落大多由栽培的单一树种组成,陆生自然植物群落则以杂草群落为主,而水生植物群落多为人工浮水、漂浮和挺水草本群落,极少有沉水植物。植被的服务功能除了观赏旅游角度外,其它方面如净化空气和水质、维持物种多样性、改善土壤性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都是很低的。
西溪湿地一期工程建成后,水质得到一定的恢复。水质监测数据反映,目前核心区(秋雪庵景区)的水体质量可达到地表水质量III-IV类标准,但周边的河流(如:严家港、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水体质量仍处在劣V类地表水体。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超V类,但磷超标不明显。西溪湿地二期区域尚没有实施保护,花蒋路以东区域内违章建房现象普遍,民居杂乱,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由于人口多,产生大量的生产和生活污染,导致水质恶化,湿地生态系统明显受损。蒋村港桥边池塘、沿山河西溪明园、五常港、蒋村港等水质都是劣V类,总氮超标尤其严重。导致西溪湿地水质现状的原因估计是富营养化 泥沙的共同污染。
若要提高西溪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及进行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十分必要。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重点为鸟类尤其是水鸟,可从保护和重建鸟类的栖息地、禁止捕猎、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角度开展工作。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可从做好宣传教育、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工作、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解除各种人为干扰等方面着手。此外,有计划、分类群控制入侵种的蔓延和进一步危害,对西溪湿地植被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期区域植被的维护应该将重点放在恢复潜在植被上,通过较为成熟的陆生植被恢复和重建技术,构建演替后期植物种群组成的群落,增加本地种群的比例以及自然更新能力。这样建立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稳定,以后的维护成本也要低得多。同时,必须明确划分保育区与景区的界限,在景区可以配置一般园林植被,而且必须加强这些区域植被的管理强度,形成一个比较精细的、很有观赏趣味的区域。在保育区与景区之间设置由近自然植被组成的缓冲带。保育区内的植被维护和改造要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
二期区域内景观格局规划、植被保护与配置中,应根据生物资源调查数据合理规划植被保护、恢复与配置,加强一期湿地系统与二期湿地、特别是二期核心区的连通度,建设三条近自然林景观带,构建适量的近自然森林,修复生态系统受损点,在景区附近合理调整植被布局,建立与自然湿地系统间的缓冲带,保护稀有物种,禁止栽培外来(入侵)种,建设完整核心保育区。
西溪湿地最本质的问题是水,水生态系统健康是西溪湿地保护和恢复最重要的目标。在西溪湿地水生态系统治理过程中,水文动态及生态需水调控是进行其它治理工作的基础,因为要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水位的稳定极其重要。在治理过程中,针对分散点源污水的半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是污染源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将会对西溪湿地点源污染控制起较显著的效果。西溪湿地大多河道和池塘的岸堤狭窄,游船对其的冲刷频繁,生态护岸十分必要。当然,上述方法与技术只能在局部或短期解决污染物治理的问题,恢复和重建受损严重的西溪湿地水生态系统,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池塘生态系统,变目前的藻型生态系统为草型生态系统,是西溪湿地水生态系统治理的根本措施。
本报告还提出了西溪湿地重要野生植物保护与长期监测,西溪湿地重要鸟类栖息地改造工程,西溪湿地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研究及工程,西溪湿地一期区域陆生植被格局深化设计与改造工程,西溪湿地二期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技术与工程,西溪湿地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程,西溪湿地半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构建工程,钱塘江引水后西溪湿地水文动态调控和水质改善的可行性研究等9个在今后西溪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项目。
目 录
一、生物资源与环境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
1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1
2 生物资源... 3
2.1 维管束植物... 3
2.2 植被... 4
2.3 陆生脊椎动物... 5
2.4 水生生物... 8
2.5 昆虫和土壤无脊椎动物... 11
3 环境... 12
3.1 水环境质量... 12
3.2 土壤环境质量... 15
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 17
1 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17
1.1 爬行动物... 17
1.2 鸟类... 17
2 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 20
3 外来入侵植物的控制... 21
3.1 外来入侵植物的问题... 21
3.2 外来植物的入侵途径... 22
3.3 对入侵植物的防除对策... 23
4 重点项目... 24
4.1 西溪湿地重要野生植物保护与长期监测... 24
4.2 西溪湿地重要鸟类栖息地改造工程... 24
4.3 西溪湿地外来入侵植物防治研究及工程... 24
三、陆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 25
1 一期区域内陆生植被维护和改造... 25
1.1 植被维护与改造的原则... 25
1.2 总体植被布局的维护和改造... 25
1.3 局部植被维护与改造... 28
2 二期区域内景观格局规划、植被保护与配置建议... 32
2.1 规划建议原则... 32
2.2 具体建议... 33
3 陆生植被恢复和重建及土壤修复技术... 41
3.1 生态恢复原则... 41
3.2 现有土壤修复技术... 42
3.3 现有陆生植被恢复和重建技术... 43
3.4 具体修复/恢复和重建方案... 43
4 重点项目... 47
4.1 西溪湿地一期区域陆生植被格局深化设计与改造工程... 47
4.2 西溪湿地二期区域植被恢复和重建技术与工程... 47
四、水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 48
1 水文动态及生态配水调控... 48
1.1 一期工程河道、水利设施布局... 48
1.2 二期工程河道和水利设施布局建议... 49
1.3 湿地河水泥沙浑浊治理和配水问题... 50
2 生态护岸... 52
2.1 生态护岸手段... 52
2.2 方法与技术... 53
3 水环境改善和生态治理... 54
3.1 水环境改善和生态治理原理... 54
3.2 生态治理方案... 55
3.3 主要污染源的生态控制... 57
4 池塘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59#p#分页标题#e#
4.1 池塘生态系统的特点... 59
4.2 恢复和重建方法... 59
5 重点项目... 62
5.1 西溪湿地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工程... 62
5.2 西溪湿地半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构建工程... 63
5.3 钱塘江引水后西溪湿地水文动态调控和水质改善的可行性研究... 63
五、主要参考文献... 64
-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