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沙区 >  正文

新疆且末:以产业化方式绿化沙漠创新发展经济

来源:央视网 时间:2019-09-29 15:35:50

字号

说起且末,记者一直记得多年前曾陪同一位上海客人在且末旅游考察时所说的一句话,“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还能保持这样大的一片绿洲难能可贵,如果能在这片绿洲上建造一座现代化生态城市肯定是人类的奇迹”。时间过去很多年了,也许那位上海朋友偶尔会想起当年所说的那句话,他也许没有想到的是,他梦想中的那座城市,如今的且末人都做到了。今天的且末高楼林立,天蓝水碧,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居民生活富裕和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一座富有朝气和活力的 “生态新城”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


1.jpg


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漠面积达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县行政面积的38.4%,绿洲四面环沙,犹如“沙漠孤岛”,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沙漠与县城中心仅有2公里,是新疆乃至全国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若没有车尔臣河阻隔,且末县将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城。

  有人说沙漠的周围是荒凉的,然而在且末,沙漠的周围不仅绿树葱茏,繁花似锦。同时、沙漠里还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勤劳、勇敢的且末各族群众就坚持不懈地与风沙作斗争,用自己的双手在大漠的深处缔造出不朽的人间传奇。1998年该县成立了县防风治沙工作站,同年3月启动了河东治沙工程。通过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且末已在沙漠里建起一条长约20公里、总面积达10万亩的“绿色生态长廊”。

  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且末年均降水仅有18.6毫米,蒸发量则高达2507毫米。年均干热风40多次,八级以上大风16天,最多达37天,沙暴天气达21天,浮尘天气达193天。

  由于防风治沙成效突出,2005年,河东生态防沙治沙示范区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

  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几乎无任何植被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利用节水滴灌技术进行人工种植优良固沙植物,建立综合防护体系,并使其防护体系逐步形成规模,生态系统日益完善,将显示出且末县各族群众同沙漠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在一望无垠、高低起伏、滚滚黄沙的世界里,人工营造一条绿色长城,锁住黄沙的肆虐,将成为且末县一道亮丽的景观,也成为且末县各族群众休闲、度假、观赏大漠风光的唯一去处。为生态治沙建立一个示范样板,开创生态修复工程的里程牌。工程区的绿地面积得以扩大,资源得到较大的增长,使昔日荒凉的土地演变成为郁郁葱葱、充满勃勃生机的生态修复区。对我县起到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良土壤等效益。


2.jpg


截止目前,河东治沙基地共完成生态治沙造林面积达到10万亩,大芸种植面积突破3万亩。修筑沙石道路66.7公里,架设的高压线路70.5公里,安装变压器59套,钻凿120米深出水量160方以上的机井59眼,铺设滴灌系统9万亩,人工设置宽20—30米芦苇沙障980000平方米,高立式沙障35公里,刺丝围栏22公里。栽植梭梭、红柳、胡杨、红枣、沙拐枣等沙生植物700万株,累计出动义务劳动4万人次,人工接种肉苁蓉面积达30000亩。试种了枸杞、红枣、沙漠玫瑰、葡萄、南瓜、西瓜等经济林300亩,完成投资总额2.5亿。

  一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加快生态治沙工程建设。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把防沙治沙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突破口,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编制2011-2020年防沙治沙发展总体规划,稳步实施30万亩生态治沙工程,强力推进防沙治沙。坚持依靠科技,大力营造耐旱、抗风沙的梭梭、柽柳、沙拐枣、胡杨等乡土树种,推广应用节水滴灌技术。坚持依靠群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沙漠治理。近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2.5亿元,用于防沙治沙生态工程,沙尘天气逐年减少,蓝天白云逐渐增多。

  二是以发展壮大沙产业为支撑提高生态治沙综合效益。做大做强以大芸为主的沙产业,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在治沙林中成功套种红枣、枸杞、南瓜、沙漠玫瑰等经济作物200亩,接种大芸近3万亩,打造南疆最大的大芸种植基地。坚持把生态治沙与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在河东治沙基地为每个乡镇划分500亩、每个村200亩沙漠发展梭梭大芸,在用地、用水、技术服务等方面减免或支持。积极探索将乡镇500亩梭梭大芸划分到每名干部,将村200亩梭梭大芸划分到各农户,实行定人、定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今年全县5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8万元以上,力争通过2-3年努力,实现每个乡镇、村各增加集体收入50万元、20万元以上目标,解决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今年春季,全县采挖大芸1万亩,产量达1000吨,总产值1000万元,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之路,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且末县河东治沙工程被国家林业部门命名为国家级沙漠公园。依托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景观,规划建设以垂钓、水上娱乐、公园游乐、餐饮、沙漠探险、沙雕、沙疗和沙漠冲浪等休闲娱乐场所,加快沙漠生态休闲旅游发展。通过营造大型林区、修建沙漠公园,开展休闲旅游,逐步将河东生态治沙工程建成且末县各族群众的后花园,使且末万里黄沙变成“万两黄金”,力争一年一变样,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十年成绿洲,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