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广东出现了果子狸重返餐桌的迹象。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3日表示,野生动物病毒传染的危险性很高,大家不能放松警惕(11月04日人民网)。
在我看来,钟南山的警告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但十分及时善莫大焉。针对最近一些市民反映看到有个别酒楼饭店半公开地售卖野生动物,引致不少人非典过后果子狸有没有 危险,果子狸等“野味”是否可以重上餐桌等议论,钟南山再次重申了禁食野生动物的必要性。这位呼吸疾病专家说,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广东发现有4起SARS病例,其中有两例明确与果子狸有关系。因为果子狸和人的SARS病毒一般都存在不断进化的过程,2003年底至2004年初出现的4起病例,就与2002年底至2003年期间开头所发现的SARS病例一样。“病例在一开始时,没有很明显的传染性,但如果不管它,继续由这种野生动物传染,病毒就会慢慢出现变种。这一变种,会变到能够人传人,而到那个时候就很危险了。”他强调,目前看来,禁食野生动物这个环节很重要,因为从一开始就控制好,病毒不会变种为人传人。
记得早在3年前,坊间就有我国拟修改法律禁食野生动物的说法:其时国家林业局法规司司长陈根长透露,《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将很快启动,并有望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是1989年3月实施的,只对非法猎捕作了禁止性规定,对滥食野生动物并无禁止性规定。为了促进《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特别是对禁食野味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已派出调研组深入调研(《法制日报》2003.5.28)。然而,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决定,只对该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作了修改,并未涉及禁食野味之说。也就是说,目前中国还没有明确法律条文禁食野生动物。法无禁止即为允许,因此在我眼里,钟南山警告的喝止作用显然有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所以生命力强,就因为脑子不长记性,我看这句话至今也不过时。我们不应忘记,本来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之后,国人在吃上确曾有所收敛,不少经营野生动物的餐馆一度门庭冷落。然而好景不长,不少国人就是好了疮疤忘了疼,不见棺材不掉泪,劫后不久,这类餐馆又开始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且生意越发红火。南方某省人号称什么都敢吃!非典肆虐时,某市曾收回发给130多家酒楼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利用准许证》,但后又再发出新的《野生动物利用证明》,许可经营的范围居然包括果子狸、虎纹蛙、鳄龟、中华鳖、巴西龟、蓝孔雀、野猪、绿头鸭、火鸡、鹌鹑、珍珠鸡等12种,真是无不让人瞠目结舌。非典流行期间,果子狸曾被判过一次“死刑”,但食客们烧烤田鼠却照吃不误。人人喊打的老鼠居然成了盘中美味佳肴,不知是人类的悲哀还是鼠类的悲哀。
何止南方人,国人多爱吃野味,君不见,当下不少城市酒肆饭庄“生猛海鲜”、“山珍野味”幌子满目招摇、风头正劲。如果说吃老鼠不过彰显了一些南方食客的胆量,各地“敢吃”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王大胆”们有的是。曾有资料显示,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一些城市居民中调查,我国经常吃野生动物的人平均为2.8%,广东为4.1%。就拿吃蛇来说,广东吃蛇是出名的,单广州每天吃蛇就达20吨以上。现在“粤风北上”,吃蛇已遍及大江南北,仅上海市2万多家餐厅中,就有80%的餐厅供应野味。仅仅是野味和老鼠似乎还显示不了食客们吃东西的胆量,在少数地方,登峰造极者居然敢“吃毒药”。在中部某省一些地方,有人听传闻说,白酒里加上乐果(一种农药)可以增加酒兴,于是就出现这类勾兑毒酒;在西南地区,传言说火锅里加罂粟壳可以增长香味,于是,此类火锅风行一时,至今仍然屡禁不绝。这恐怕大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因此我坚持认为,假如没有坚决明确的立法跟进,光靠钟南山的警告疗治少数国人不长记性和好了疮疤忘了疼的劣根性,进而唤起他们居安思危洁口自好的觉悟恐怕是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