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湿地名称: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地理位置:E131。58'-133。07', N 45。01'-4534'
3. 海拔:(平均海拔和/或最高与最低海拔):59-81M
4. 面积:(公顷) 222,488公顷
5. 概述:
该保护区是许多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停歇地,是中国三江平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
6. 湿地标准论证。
标准1 兴凯湖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东南端的完达山南麓,其草甸、沼泽、湖泊和森林组成了一个完整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几乎容纳了三江平原的所有重要物种。兴凯湖湿地与俄罗斯一侧的湿地相连,地理位置独特,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标准2 护区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尾海雕(Halaeetus albicilla)、金雕(Aquila chrysaetos) 的主要繁殖栖息地之一。多年来,丹顶鹤的繁殖种群一直保持在6 0 只左右,东方白鹳1 4 -1 5 只,白尾海雕2 -3 对,金雕1 -2 对。这里还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赤颈(Podiceps cristatus)、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白枕鹤(Grus vipio)、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天鹅(C.colmbianus)、鸳鸯(Aix galericulata) 等8 种。中日两国政府签定的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在本区有100种,占总数的48.5% 。有黑颈(Podiceps nigricollis)、红脸鸬鹚(Phalacrocorax urile)、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k)、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斑背潜鸭(Aythya marila)红胸田鸡(Porzana pusilla) 等6 种水鸟为黑龙江省分布新记录,2 种水鸟为本区繁殖新记录。兴凯湖中的翘嘴红(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C) 是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属本区特有种。森林中,国家二级保护的兴凯湖松是本区濒危特有种。
标准4 兴凯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乃至东北亚鸟类迁徙最东线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兴凯湖出水口--松阿察河河口,终年不封冻。 每年春秋两季都有成千上万的迁徙鸟在此停歇觅食。特别是每年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在冰雪尚未溶化的时候,松阿察河口成为北迁鸟类长距离迁徙途中唯一有明水面的停歇地,在几平方公里的水面上,日停歇鸟类最多达3.5 万只以上。
标准5 据在本区繁殖的优势种如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须浮鸥(Chlidonias hybrida) 、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 、斑嘴鸭(A.poecilorhyncha) 仅这四种就达20,000 只以上。在本区迁徙鸟优势种如赤颈(Podiceps cristatus)、白骨顶(Fulica atra)、鹊鸭(Bucephala elangula)、凤头麦鸡(Vanellus vanellus) 、豆雁( Anser fabalis)、白额雁(Anser albifrons)、针尾鸭(Anas acuta) 等也达20,000只以上。
标准6 经多年调查,在兴凯湖湿地栖息的丹顶鹤繁殖种群达6 0 余只,是中国第三大繁殖种群,占世界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 . 5 % 以上。
标准7 兴凯湖湿地有鱼类6 目12 科65 种,从区系组成上可分为5 种复合体,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江鳕(Lota tata) 2 种属北极淡水鱼类区系合体;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等4 种为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鲤(Cyp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等1 3 种为第三纪早期鱼类复合;翘嘴红 (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Hemiculter leucisculus)等2 3 种为江河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黄 (Pelteobagrus fulvidraca)、乌鳢(Channa argusJ) 等6 种为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这些鱼类包括本地所有种或亚种。
7. 大致位置:
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南部,距鸡西市1 2 0 公里,北与密山市、虎林市相邻,东、南与俄罗斯水陆相连。
8. 自然特征:
①地质、地貌:兴凯湖由大小两湖组成,是地壳运动地槽发生褶皱而形成。兴凯湖湿地属于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小两湖间形成了近1 0 米高的沙岗,岗上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湖周的大面积湿地以芦苇、沼柳、苔草、小叶樟等植被类型为主。 ②水文特征:兴凯湖流域属乌苏里江水系,共有2 4 条河流汇入,中国境内有8 条,其中直接流入大兴凯湖的有4 条,即白棱河、红眼哈排干、白泡子和金银库河,直接流入小兴凯湖再经新开流和泄洪闸流入大兴凯湖的有4 条,即承紫河、坎心河( 小黑河) 、大西河和东地河。流出兴凯湖的河流只有一条松阿察河。所有河流多年平均冰封期约1 5 0 天。小兴凯湖: 入水量7.03×108m3 ,出水量8.49×108m3 。最大水深3 m,最大蓄水量为5.05×108 m3 ,多年平均水位70.60m。面积140km2 。大兴凯湖平均水深3.5m ,最深处12m ,蓄水量153.3亿m3 ,湖面海拔69m 年均结冰期为137 天。中国境内面积1040km2。根据自然地理、地表水资源分布特点,兴凯湖流域分别处于穆棱河谷冲积平原丰水区;穆棱河西岸丘陵漫岗缺水区;湖滨平原区富水区。对兴凯湖水质监测表明,大湖水质为国家地面水质标准Ⅰ-Ⅱ类水体,水质良好,基本未受污染。③土壤类型:流域内土壤分8 个土类,8 个土属,1 9 个土种。主要是湖岗上的细砂土和湖成淤泥质亚粘土。随地形由高向低变化,由暗棕壤和草甸暗棕壤过渡到白浆土,在局部突起的岛状林上形成砂质草甸暗棕壤。 ④气候:兴凯湖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地区。春季冰雪消融吸收热量,湖区气湿比周围低1oC ;夏季受湖水水面影响,凉爽,暴热天气少,昼夜温差不大;秋季由于湖水放热,气温比周围高1 oC,多秋雨。年平均气温3.1 oC,7月气温最高平均21.2 oC ,1 月气温最低平均- 19.2 oC。无霜期158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50mm ,降雨集中于夏季,约占全年降水的70% 。冬季多暴风雪天气,封冻期从11 月到次年3 月,冰层厚度0.8-1.5m ,平均活动积温2,250 oC,日照时数2,570 小时。
9. 水文价值:
兴凯湖保护区在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调解地表径流、削减洪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和维持水平衡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兴凯湖流域内地下水总贮量为5 6 亿m3 。可利用量为4 亿m3
10. 生态特征:
兴凯湖湿地从西向东分低山漫岗区、湖岗区、湖积平原沼泽区、大小兴凯湖水域区。植被随着地势的不同,有规律分布。漫岗上生长着森林植物群落,缓坡生长着蒿类植物群落,沼泽生长着五花草、小叶樟、沼柳、芦苇等群落。有森林生态系统;有草甸生态系统;有沼泽湿地生态系统,还有水生生态系统。
11. 重要植物区系:
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4 6 0 多种,其中木本植物3 7 种,藤本植物2 2 种,草本植物2 6 3 种,苔藓植物1 种,药用植物1 3 8 种,食用菌类9 种,蜜源植物6 1 种,浆果植物1 3 种,水生浮游植物5 2 种。有森林、草甸、沼泽、等多种植物群落。特有种类兴凯湖松,只限于保护区内有分布。
12. 重要动物区系:
有脊椎动物6 纲33目73 科284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 种(丹顶鹤、东方白鹳、白尾海雕、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 种。
兴凯湖湿地有兽类6 目14 科39 种,其中优势种有:赤狐(Vulpes vulpes)、雪兔(Lepus timidus)、麝鼠(Ondatra zibethica)、狍(Capreolus capreolusH) 等。有鸟类16 目39 科183 种,这里有水鸟65 种,其中49 种在本区繁殖。国内有30 种鸭类,本区内就有18 种,而且有15 种在此繁殖, 其中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赤颈鸭(A.penelope)、绿翅鸭( A.crecca)、白眉鸭(A.querquedula) 为优势种,林栖鸟类有118种。留鸟中有雉环颈(Phasianus colchicus)、喜鹊(Pica pica) 、小嘴乌鸦( Corvus corone)、大山雀(Parus major) 为优势种。有鱼类6目12 科65 种。翘嘴红 、扁体 、兴凯湖青稍红、兴凯湖贝氏条为特有种,鲤、鲫为优势种。本区两栖类和爬行类较少,分别为2 目4 科6 种,2 目3 科7 种。两栖纲极北鲵、黑龙江林蛙为优势种,爬行纲动物中鳖类较多。
12. 社会和文化价值:
在距6 0 0 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兴凯湖地区就有了著名的"渤海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岗上先后建了第一、第二泄洪闸,当壁镇口岸等,同时兴凯湖湿地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价值和旅游价值。
13. 土地使用/所有权:
所有权归政府。周边耕地使用权归国营农场或集体农村所有。
14. 土地利用现状:
保护区总面积222,488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5,777公顷。(1 )保护区:自然保护,科学研究;(2 )周边地区:旅游、渔业、放牧、农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用地。
15. 影响湿地生态特征的不利因素(过去、现在和将来),包括土地利用的改变和开发项目:
流域的污染(主要是农业污染)问题,对湿地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尚未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
16. 采取的保护措施:
1986年4 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兴凯湖自然保护区,1992 年7 月,在国际鹤类基金会的帮助下,与俄罗斯一起建立了兴凯湖国际联合自然保护区,1994 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9 9 6 年4 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协定》,1 9 9 7 年3 月,首批加入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以保护区管理处为主成立了联合保护委员会,共同保护兴凯湖湿地。
17. 建议的但尚未实施的保护措施:
四个规划: ①兴凯湖保护区总体规划; ②兴凯湖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③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保护规划;④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 一项建设工程:兴凯湖污染处理工程。八项工作: ①组建强有力的联合保护委员会,实行统一领导; ②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宣传活动; ③成立保护区派出所,加大执法力度; ④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 ⑤水资源集中调度;⑥控制环境承载量,开展生态旅游; ⑦进行保护区资源状况摸底调查; ⑧加强国际合作,中俄两国共同保护。
18. 研究现状及设备:
开展了对丹顶鹤、东方白鹳生态生物学研究,进行了有关鸟类春季、秋季迁徙,大天鹅的繁殖习性,红嘴鸥繁殖生态,白尾海雕的繁殖生态与保护对策,东方白鹳的组织学观察等项研究。兴凯湖保护区设有科研科,共有科技人员8 人,现在保护区内有5 个研究站和一个暸望塔。在科研及培训上依托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19. 保护教育现状:
①与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八一垦农大学建立了人才培训和科普教育合作项目。②同俄罗斯兴凯湖保护区签定人才培训计划。③成立了宣教中心
20. 娱乐与旅游现状:
目前兴凯湖地在区生态旅游分四大景区: ①当壁镇口岸景区; ②莲花旅游景区; ③湖西旅游景区; ④农场观光区.据统计,2 0 0 0 年到保护区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5 0 万人。
21. 管辖权:
黑龙江省林业厅,鸡西市人民政府。
22. 管理机构:
黑龙江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地址:中国黑龙江省密山市光复路(1 9 8 号)
邮编:1 5 8 3 0 0
电话:0 4 6 7 - 5 2 2 3 6 5 7
23. 参考文献:
①《黑龙江省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设计方案》兴凯湖保护区管理处。②《兴凯湖及其领域环境问题诊断分析》徐南妮、苏风仙、张大军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③《密山县志》密山市人民政府。④《兴凯湖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与研究》李文发、朴仁珠等主编,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⑤《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赵晏等 黑龙江省环保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