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中国动物福利立法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由西北政法大学动物保护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已在2012年8月正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对于人类来说,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对于不能说话的动物,法律又能为它们做些什么呢?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我国的法律在动物保护方面又有何作为呢?
读完这本白皮书,我们能够感知到中国并不缺乏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缺的是更大范围的法律意识的普及和制度的执行力,欠缺的是将现有的各类动物保护法律规章结合国情、结合时代进行整合完善,修订法律比我们重新立法更容易推动,严格执法比立法更具有实际意义。
白皮书的第一编“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立法进程”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立法中涉及各类动物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中动物保护立法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客观记录了我国动物保护法制的发展进程。自1949年至今,我国的确已经制定了一定数量的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规范,亦呈现了大量的动物保护法律实践。只是一直缺少梳理,对一些散落于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动物保护的条款也很少去关注和归纳,致使我国动物保护相关法律一直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杂乱无章的印象,而此书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
白皮书的第二编“中国动物保护法律制度评析”直面现状。目前,我国各类动物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规范设计范围狭窄,滥捕乱杀行为依旧存在,而比野生动物保护状况更令人忧心的,是包括农场动物和伴侣动物等在内的驯养动物的生存境况。第二编从我国各地已公布实施、现行有效的动物保护方面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入手,全面分析各类动物的立法现状,并在对这些有代表性的立法解读、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对各类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意见。
除此之外,对于已经大量存在的动物保护实践,白皮书以动物福利思想为基础理念,特别引入了“动物保护运动”这一概念,并以“中国动物保护运动介评”为第三编,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动物所发起的保护运动为审视对象,分别予以介绍和评价,在合理取舍的基础上,此书的编者基于所获取实证资料的内容及社会影响程度,将介评的重点置于野生动物保护、伴侣动物保护和农场动物保护等三类运动之上。此编虽只包含三类动物,但是却从理性的视角,对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各类动物保护运动予以系统而客观的评介,使得此书对于我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的阐释变得更加全面,尤其是增加了在动物保护法制建设中民众的参与和实践部分。
最后,针对现有法律规范不足以为广大社会民众在对待动物的方式方法上提供明示与示范的模板,政府相关部门、动物保护志愿者和动物保护组织在阻止虐待、残害动物的行为时似乎也“无法可依”,以及相关学者想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动物保护现状与发展时更是没有一部较全面的法律汇编可以参考等现实问题,此书的编者以“中国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汇编”、“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大事记”两编,对我国现行有效的动物保护立法和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的动物保护法制建设中的重要立法活动、重大立法事件以及对动物保护法制建设有推动意义的动物保护运动进行了梳理和展示,对动物保护法律制度研究者进行理论研究,使动物保护部门、组织以及志愿者在实践中有法可查、有据可言,依法保护各类动物的福利;为广大学者与普通民众清楚认识我国动物保护法制历程、考察我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历史提供了实用性极强的参考。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动物保护的法令和动物保护的思想均起源于中国,历朝历代的律法中也都有对于动物保护的论述。但现在,中国动物的生存环境却不那么乐观。在自然界的大家庭中,芸芸众生共同分享着地球上的一切,关注、关怀不应仅限于人类种群之内,还应当寄予所有的物种。感谢此书的编者,在现今动物保护情况堪忧,出台新的立法时机又不甚成熟的情况下,这样一本《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可谓是及时雨,它的出版不仅可为广大立法工作者、研究学者、动物保护志愿者以及普通民众客观了解并理性认识我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情况发挥作用,相信也会更进一步推进动物保护事业。当然,更重要的是,希望法律也能为那些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们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