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通过监测显示,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的国际主题是“恢复生态、保护土地、复苏经济”。
6月18日,西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能源战线几代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我国能源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足以令世界瞩目。
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
又到汛期,三峡水库全力腾库迎汛,为长江安澜保驾护航。作为国之重器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发挥效益,截至2020年底,累计实现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发电13992亿千瓦时、过闸货运量15.38亿吨。
6月17日是第二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国,在荒漠化治理的道路上勇于探索、积极行动,让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不断提升。
2014年以来,共和县在塔拉滩地区大力实施三江源二期生态治理、“三北”防护林、塔拉滩封禁保护、防沙治沙示范区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累计投入防沙治沙建设资金1.37亿元,人工造林43.9万亩、封山育林44.6万亩、工程固沙0.33万亩。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风沙危害最重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