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重镇,深圳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发力数字化、智能化与人文生态,破解空间、资源、人口、环境难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处于我国各大城市最低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产业低碳特征更加鲜明,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化,低碳发展环境更加完善,成为全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超大型城市, 先后获批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等。“深圳蓝”“深圳绿”已经成为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城市名片,绿色发展动能强劲。
记者近日从浙江省经信厅获悉,《浙江省工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行动计划》)目前已经印发,旨在以工业企业、园区为主阵地,以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为主抓手,大力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装备,全面促进浙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具有系统性、统筹性、全局性、整体性,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意蕴,是我国推动“双碳”工作的根本遵循。
绿色低碳已成为众多行业的发展新方向。在此背景下,储能行业迎来快速发展,而钒电池以安全、超长循环次数等特性成为储能产业新风向,中核钛白等上市公司积极布局相关领域。
2022年中国航海日主论坛暨全国航海日活动周启动仪式11日在辽宁大连举行,为增强全民的航海和海洋意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共建“一带一路”,经中国航海日活动组织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同意,发布2022年中国航海日公告。
近日,新疆首单碳汇指数保险落地,由平安财险新疆分公司为新疆新农现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60亩人工林提供碳汇损失风险保障4.2万元。这种保险产品可以为人工林生产过程中的碳汇损失提供补偿,从而提高人工造林企业的造林积极性。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城市未来。中国共产党西安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的奋斗目标,并把“厚植绿色发展优势,绘就美丽中国的西安画卷”作为要着力抓好的九个方面重点工作之一,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催人奋进。
7月7日,“德国低碳水循环解决方案展示中心”在常州科教城揭牌。这是科教城加快引进和集聚海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以及技术转移中心,聚力促进常州低碳环保产业数字化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举措。中德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科教城党工委书记乔俊杰共同为中心揭牌。
据国家能源局7日消息,7月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6月份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形势分析视频会。会议指出,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供应链价格扰动等不利因素的挑战,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7月8日,记者从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获悉,上海市印发《上海市瞄准新赛道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为更好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上海绿色低碳产业基础优势,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