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心总结了5月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情况:第一,价格方面,本月CEA的日均收盘价为70.30元/吨,相较于4月的日均收盘价80.87元/吨下跌约13%。本月碳价呈波动下降态势,从月初的71.35元/吨逐步下行至月末的68.83元/吨,跌破七十元平台。第二,成交量方面,本月碳配额日均成交量为57.97万吨,相较4月的28.12万吨再度翻番。开年以来碳市场交易活跃度稳步提升,连续四月日均成交量实现翻番。本月全部交易日的成交量都在十万吨量能水平之上,单日最高成交211.62万吨。
昨天(28日)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显示,20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创历史新高,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六成以上, 预计今年全年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将再新增2.8亿千瓦。其中,技术创新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在多个关键方面实现了突破,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地时间5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欧盟有望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削减54%,略低于其55%的减排目标。消息说,欧盟整体正接近于实现《欧洲气候法》所承诺的碳减排55%的目标,并达到至少42.5%的可再生能源占比。
5月20日,塔里木油田首个新能源国际碳资产项目——富满油田24兆瓦配套光伏发电项目在欧盟碳市场完成首单碳资产交易,首期交易标的为2.67万吨碳减排量,标志着塔里木油田国际碳资产交易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个体努力。记者从今天举行的海上论碳会客厅之绿色数智医院主题研讨会获悉,全国首例个人碳抵消日前在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诞生。
新疆油田煤电联营一体化碳捕集项目,是响应国家“低碳、绿色、经济”战略、助力“新疆油田低碳发展”的中国石油首个百万吨级电厂烟道气碳捕集项目,也是国内第二套百万吨级电厂烟道气碳捕集项目。
26日,在厦门市农业农村局执法人员的见证下,厦门一破坏水土保持的当事人与厦门产权交易中心签订委托协议,自愿认购宁夏彭阳水土保持碳汇483.88吨,用购买碳汇的方式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义务。
福建省渔业碳汇评估领域的首个地方标准《DB35/T 2238-2024养殖海带碳汇评估技术规程》正式实施,全国首宗“沉积碳—惰性碳”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落地福州,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完成开发,全省首笔海洋渔业碳汇质押贷款落地漳州,全省首单牡蛎碳汇保险落地诏安…近半年来,福建渔业碳汇研究及应用硕果频出。
国家电投集团今天(27日)发布消息,位于江西彭泽的棉船岛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长江流域首个实现规模化可再生能源供电的“零碳岛”正式投运。
5月26日,从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获悉,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工业巨头”正式加入全国碳市场,新增的1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都已完成全国碳市场账户的开立。据测算,三大行业纳入后,覆盖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新增约30亿吨,加上此前电力行业覆盖的50多亿吨,我国强制性碳市场将覆盖80多亿吨的规模,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将超六成,已经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