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与环保结缘,为环保添加绿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有哪些变化?
制度创新助力京津冀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助力京津冀区水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期间,我国草原生态质量显著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50%以上,退化草原年均缩减5000万亩,年鲜草产量超过6亿吨,草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进入暑期,多地高温催热“清凉经济”。清凉商品不断上新,制冷家电迎来销售旺季,避暑旅游持续火热……一系列创新产品及服务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球九大候鸟迁飞通道中有4条途经我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自然种群衰退、气候变化影响等因素,我国鸟类保护形势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指出。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组数据,印证“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
7月8日,有网友发布视频反映,湖南省沅陵县七甲坪镇一处森林存在露天焚烧垃圾的情况,引发关注。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焚烧点位于林区,垃圾焚烧产生了白色烟雾,现场未发现有防渗措施。当日20点27分,沅陵县发布《关于沅陵县七甲坪镇一处森林露天焚烧垃圾的情况通报》:经核实,该处垃圾焚烧点为沅陵县七甲坪镇桃坪村一处临时生活垃圾焚烧点,目前已停止使用,并立即调配两台挖机和两台垃圾清理车开展清理清运工作。
记者从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了解到,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持续攀升,2024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总量超过4亿吨,回收价值约为1.34万亿元。
7月9日,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紧急通知,部署进一步强化汛期施工工地安全管理,明确对发生施工工地群死群伤的各类灾害事故一律提级调查。
研制海工装备、建设海上风电、开发海洋药物、利用淡化海水……海洋空间广袤辽阔,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海洋经济前景无限。
国土绿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产业的有效方式,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7月3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在京组织开展季度核安全形势分析活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出席并讲话。
7月11日,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大阪世博会)迎来中国国家馆日。从建筑外观到内部设计,从实物展项到主题影片,从生态案例到未来科技,中国馆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向参观者呈现绿水青山、崇尚自然的美丽中国,更向世界发出一份“绿色邀约”。
近期,全球多地遭遇高温“烤”验。多国气象学家表示,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多地夏季高温来得越来越早,热浪变得更频繁、更强烈,各国应加大力度推动温室气体减排,携手应对气候危机已刻不容缓。
正值旱季,印度尼西亚多地却接连发生洪灾。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局9日回应称,此轮极端天气由三方面因素叠加所致,并呼吁各级政府加强防灾准备。
据法媒报道,随着多地气温突破40摄氏度,84个省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超1000所学校被迫关闭,缺乏空调的养老院老人面临严重健康威胁,法国政坛围绕降温措施爆发激烈争论。
当地时间5日早上8时,几十名巴黎市民在救生员的注视下跃入塞纳河,在炎炎夏日中享受游泳的乐趣。这是在实行了一个多世纪的禁令后,塞纳河首次开放区域供人们游泳。塞纳河的季节性开放,也是2024年巴黎夏季奥运会留下的一项重要遗产。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6月26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位于加拿大东北部哈得孙湾海岸的一些岩石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约有42亿年历史。新研究为了解地球早期演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窗口。
今夏才刚刚开始,欧洲多个地区已面临极端高温天气的袭击,陆地和海洋气温创历史新高。据新华社报道,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刚过去的周末刷新了6月高温纪录,预计本周高温将持续,并向东蔓延至法国、意大利及东欧部分地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先导基金”大气先导项目——“曼谷清洁空气”项目日前在泰国曼谷启动。这一项目将为曼谷这座超大城市提供从污染源解析到综合治理的全套技术方案,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更彰显了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
高温再次令老旧的美国电网承受巨大压力。路透社近日关注到,正在遭受严重热浪冲击的美国东部批发电价飙升,而电网运营商也已于本周一要求发电站开足马力全力以赴发电。
在德国首都柏林,有一座名为EDGE Suedkreuz的大楼,其开阔的中庭、充足的自然采光与多种绿植的布置,加上吸音材料营造的静谧氛围,构建起宜人的室内小气候。这座建筑以独特的设计与环保理念,被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认证为德国最具可持续性的建筑之一。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提升行政检查的规范性和精准度,确保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检查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办法》已经2025年6月13日国务院第6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为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为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5月30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发布。
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推进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等市场化交易,是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为深化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这是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水生态环境领域的又一个重要文件。
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规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管理,维护市场经营主体合法权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日前联合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近日,生态环境部授权中华环保联合会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一般固体废弃物设计要求》团体标准。
为规范企业与气候相关风险、机遇和影响的信息(以下简称气候相关信息)的披露,保证气候相关信息质量,4月30日,财政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研究起草并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