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碳市场 >  正文

2023年全国碳市场大事记

来源:第一财经研究院 时间:2024-02-01 10:49:39

字号

2023年,全国碳市场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推动了我国碳市场的发展进程,使得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更进一步。第一财经研究院对2023年全国碳市场十大事件进行了盘点。


事件一


2023年2月7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依据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


解读: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信息的披露要求。其中明确对于纳入全国碳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自2023年起需组织开展月度信息化存证上报制度,在每月结束后的40个自然日内,通过管理平台上传燃料的消耗量、低位发热量等数据及相关支撑材料。通过对发电企业排放报告的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数据报送的透明度,也改善了数据质量管理体系。


事件二


2023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规定了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2021、2022年度配额核算与分配方法,明确了配额发放、调整及清缴履约等管理流程。


解读:新的分配方案为减轻企业负担,延续了上一个履约周期中对燃气机组和配额缺口较大企业实施的履约豁免机制,并新增灵活履约机制及个性化纾困机制。由于受疫情、能源保供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发电企业此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新分配方案中增加灵活履约机制和个性化纾困机制,有效缓解了企业履约负担,同时还在配额管理的年度划分、平衡值、基准值、修正系数等方面作出了优化。


事件三


2023年4月21日,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要求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解读:完善全国碳市场体系的建设需要标准的支撑,该指南对我国碳排放交易相关标准规范做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我国“双碳”标准化工作仍存在一定缺陷,标准的数量和质量需要提高,标准的领域和范围也需进一步扩大,在碳市场建设方面更是如此。指南提出重点制修订碳排放核算核查、低碳管理和评估、碳信息披露等标准,同时制修订碳排放配额分配、调整、清缴、抵销等标准规范,对于全国碳市场今后的规范运行有指导性意义。


事件四


2023年7月16日,首届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正式启动。大赛的正式模拟交易时间为2023年8月14日—9月15日。除了来自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行业的控排企业外,大赛还纳入了非履约主体,各参赛企业将根据自身角色配置和交易计划开展交易。


解读:首届全国碳市场模拟交易大赛面向企业和机构,采用仿真模拟交易形式,由参赛主体扮演模拟碳市场的控排企业、非履约主体等不同市场角色。大赛的举办进一步扩大了全国碳市场的影响力,为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由于无行业限制,高碳行业企业都能够模拟参与配额分配、交易、履约等全部流程,为今后全国碳市场纳入不同行业打下基础。同时,一些非履约机构,包括证券公司、碳资产管理公司等也参与其中,对于增加模拟碳市场流动性起到了较大作用。


事件五


2023年9月25日,生态环境部与国家统计局在北京签署关于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建设、夯实碳排放强度等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数据、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解读:碳排放统计核算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碳排放核算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统计口径不一、排放因子数据滞后等。随着各行各业对碳核算需求的提升,企业核算碳排放缺少相关依据。推进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能够在夯实企业碳核算能力的同时提高数据透明度,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支撑。


事件六


2023年10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启动全国碳市场扩容基础性工作,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


解读:通知的出台有利于加速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根据早期规划,“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将逐步纳入包括火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在内的八大重点行业。通知为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容奠定基础,且统一规范了企业层级净购入电量和设施层级消耗电量对应的排放量核算要求。随着更多行业被纳入碳市场,市场规模及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事件七


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及相关活动。其中明确,组织建立统一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构和交易系统,提供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集中统一交易与结算。


解读:我国碳交易体系由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共同组成。在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由减碳、固碳等项目经审查后获得,控排企业可购买CCER,用于碳排放的抵消。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控排企业的履约成本,促进节能减碳技术;另一方面也为林业碳汇以及可再生能源赛道等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并激励更广泛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减排。


事件八


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印发《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造林碳汇(CCER-14-001-V01)》等四项方法学,包含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规范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工作。


解读:发布的四项方法学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提供了配套技术文件支撑。项目集中在生态保护和绿色能源方面,造林碳汇和红树林营造属于林业碳汇领域,林业碳汇是重要的固碳途径,是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方法学的发布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对于林业碳汇的开发体量,也为碳汇项目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量化核证提供了标准。


事件九


2023年11月8日,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以“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打造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名片”。


解读:全国碳市场是碳排放量覆盖范围最大的碳市场,于2021年启动上线交易。首届中国碳市场大会的召开展示了全国碳市场建设工作成效,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碳交易领域的影响力,彰显了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会议指出,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表明我国碳市场建设又前进了一步。


事件十


2023年12月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大会就《巴黎协定》首次全球盘点、减缓、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公正转型等多项议题达成“阿联酋共识”。


解读:本次大会是全球首次就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达成共识,具有里程碑意义。碳市场建设对于我国转型脱离化石燃料、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碳市场机制作为一项政策工具,能够将控排责任落实到企业,推动企业逐步摆脱化石燃料,有效处理经济发展和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大会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碳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开展跨境碳交易等进程。同时,我国碳市场建设经验还能够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从而共同努力落实“阿联酋共识”,推进全球气候治理。(刘慧雯)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