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2023年全国低碳日重庆主场活动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对外公布重庆碳市场扩容拟纳入控排企业名单,拟纳入重庆碳市场的工业企业增至308家。此前,经重庆市政府同意,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庆碳市场纳入标准的公告,自2021年度起,将重庆碳市场纳入标准由原定的2008—2012年任一年度碳排放量达到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工业企业,调整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作为一项政策工具,碳市场扩容释放了这些积极信号:一方面,碳市场扩容将促使更多行业和企业加速企业节能转型,减少碳排放,同时会为低排放企业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形成更大激励,从而促进环保和节能低碳技术研发与创新。另一方面,碳市场扩容将促使更多企业展开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带动更多碳盘查、核算和核查等碳中介机构业务需求。同时,碳市场扩容及交易活跃度提升还将增加市场参与方培训和专业服务工作的需求,推动碳交易培训、碳金融等专业服务的发展。”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碳交易助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碳交易又称为碳排放权交易,通常情况下,政府根据一定规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至企业。如果未来企业排放高于配额,需要到市场上购买配额。与此同时,部分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最终碳排放低于其获得的配额,则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多余配额。双方一般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进行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排放配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配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创新,更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
全国低碳日重庆主场活动中发布的重庆碳市场拟扩容名单。余常海摄
早在2012年,重庆就成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2014年,重庆市政府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挂牌成立“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绿色资源交易分中心主任曹竹介绍,重庆碳市场交易指标共3类,用于强制履约的重庆碳排放配额(CQEA)、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和重庆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试点初期,重庆碳市场纳入管控的主体为碳排放量超过2万吨/年的工业企业,运行初期共纳入242家企业,随着部分企业关停并转退市和发电企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按国家要求不再参与地方碳市场),此次扩容前,重庆碳市场有152家企业参与。
经过近十年发展,如今,重庆碳市场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市场运行有序规范,交易规模稳步提升。
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自2014年6月开市交易以来,重庆已完成了8个年度履约和交易工作。截至2023年6月30日,累计碳交易量4139万吨,交易金额8.76亿元,推动企业自主实施50余个工程减排项目,减碳效益约800万吨/年,为重庆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减排目标,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308家企业拟纳入扩容后的碳市场
为更好发挥碳市场对重庆产业绿色转型促进作用,改变以往市场规模偏小、“只出不进”的管理模式,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23〕6号)有关规定,经重庆市政府同意,自2021年度起,将重庆碳市场纳入标准由原定的2008—2012年任一年度碳排放量达到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工业企业调整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优化调整碳市场纳入标准后,拟纳入重庆碳市场的工业企业由原来的152家增至308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5亿吨/年,占全市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例将由33%提升至60%左右。
据悉,扩容后,目前有38个区县的共308家企业达到纳入标准,拟将纳入重庆碳市场扩容后的管理名录,分别是:
万州区的重庆万州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黔江区的重庆三磊玻纤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涪陵区的华新水泥重庆涪陵有限公司等34家企业,大渡口区的重庆朝阳气体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江北区的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沙坪坝区的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九龙坡区的重庆天泰铝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南岸区的重庆力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北碚区的重庆三圣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渝北区的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巴南区的恒安(重庆)生活用纸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两江新区的奥特斯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等32家企业、高新区的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以及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万盛经开区等区县的共308家企业。
碳市场扩容激活减排新动能
作为全国8个(含福建)试点碳市场之一,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试点碳市场,近年来,重庆一直在积极推动碳市场建设。
今年2月,重庆对试点之初制定的《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修订,修订后的《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由重庆市政府印发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衔接了全国碳市场、调整了名录管理、优化了分配方式、强化了监督管理,对优化提升我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发挥市场机制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在管理运行方面,重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由全市统一平台实施交易,由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中心(重庆资源与环境交易中心)负责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管理工作,由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负责碳排放权交易和结算工作。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碳市场扩容意味着更多企业将进入碳市场,碳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这将进一步激活企业减排新动能,也将为开发更多碳金融产品提供了可能。扩大碳市场规模也更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对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推动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完善碳排放配额管理、登记管理、交易管理、核查机构管理以及核查技术指南等系列配套制度,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加强人员配置,加快机构建设,为重庆地方碳市场专业化建设运营提供支撑。开展碳市场培训业务及相关认证,形成专业化培训体系,为全市“双碳”工作开展提供支撑。(记者余常海 通讯员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