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走进“大桃之乡”北京市平谷区,果园里一个个鲜嫩饱满的桃子挂满枝头,阵阵果香令人垂涎欲滴。
平谷大桃是北京市特色农产品的代表,连续多年成为国庆礼桃,品牌价值超百亿元,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和富农增收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从枝头到舌尖,从传统到未来,平谷区正以“桃”为媒,串联起科技、文化与产业,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走出一条“甜”到心里的致富路。
种好桃靠天时地利,更离不开科技加持
大桃产业看平谷。平谷区是优良的大桃种质资源库,拥有白桃、蟠桃、油桃、黄桃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核心栽培品种逾40多种,软溶质与硬溶质、有毛与无毛、扁桃与圆桃,多品类布局精彩纷呈。
好桃长在好地方。“平谷大桃的大部分耕种土地位于山前,土壤属于微酸沙质土壤且富含微量元素,透水性好,抗涝性强,且平谷地处暖温气候带,日照充足、雨热同期,每年6月至8月是大桃生产的关键时期,都能为大桃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平谷区委农工委委员、平谷区果品服务中心主任喻永强介绍,平谷区地下水质优良,为大桃的生产提供了优质安全的水资源。
果大、色艳、味浓、甜度高,平谷大桃的优异品质和风味不只是得益于天时地利,更重要的在于种植技术的不断赋能。近几年,凭借着平谷农业中关村的崛起,这里的大桃被不断注入科技元素。
在峪口镇西营村,一片占地50亩的“未来果园”正颠覆人们对传统果园的认知。这里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无人车,开沟、除草、打药、采收全程机械化。在“机械果农”的管理下,果园可以比传统果园节省一半以上的人工。
这个由平谷区打造的智慧农业示范园,利用“空中卫星遥感+天上无人机+地上传感器”,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果园智能感知系统、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智能分析平台、大数据存储与展示中心,实现土壤、水肥、气象、虫害、果树长势等实时监测管理和果品的全程溯源管理。
“如今,我们通过手机APP就能轻松掌握浇水量和施肥情况,一切都有据可循。”北京凤凰山益农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贾保顺自豪地介绍,“未来果园”作为平谷区首家大桃种植标准示范基地,其桃树行间距宽阔,株间距适中,使得各类新型农机能够自如地在桃树间穿梭作业,已全面迈入机械化管理时代。
坚持品质第一,不断擦亮品牌名片
平谷区刘家店镇素有“中国蟠桃第一镇”的美誉,1.44万亩桃林中,8000亩蟠桃林尤为壮观,每年产出约3500万公斤鲜桃。历经20多年的精心培育,百余个大桃品种在这里扎根结果,从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类鲜果陆续成熟,果香四溢。
每年7月,穿过漫山遍野的桃林,在著名的丫髻山脚下,一场“人间蟠桃会”总会如期而至,将传统的大桃农事活动升华为全民参与的节日盛典。今年,已经是第十届丫髻山“蟠桃盛会”,依旧热度不减。
作为活动的“重头戏”,“甜桃王”擂台赛吸引了镇域内数十名果农带着精心培育的大桃参赛,评委从每户果农的果品中随机抽取10个检测含糖量,通过取平均值进行排名,最终评选出各类果品奖次。寅洞村桃农李海苹为了在决赛中赛出好成绩,她天不亮就进园子采摘,选了树尖儿上的好桃。“这样的果子着光面大,特别甜!”
这场大桃比甜擂台赛的背后,是刘家店镇对大桃品质严控的承诺。自2012年起,该镇用“一规四线五把金钥匙”诚信体系,开启了“诚信村、厚德果、幸福人”诚信创建活动。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让“诚信桃”成为了刘家店镇的金字招牌。
近几年,每届的丫髻山“蟠桃盛会”上,获得诚信村荣誉的村党支部书记总会发出诚信倡议,持续将“诚信桃”的理念深植人心。“村里的果园不打除草剂、不用违规农药,以生物、物理方式防治。去年底,村里还给大桃申请下了绿色有机认证。”松棚村党支部书记张永胜介绍。
近年来,为了让优质的桃子变成“富民果”,刘家店镇将大桃产业与文旅、电商融合,为乡村产业振兴探索了新路径。
“家人们,咱们平谷大桃只剩最后50单了,3、2、1,上链接!”在蟠桃会活动现场,刘家店镇的村播达人、合作院校师生纷纷开播,吸引消费者不断下单。
线上直播销售不仅满足了市民购物需求,更成为向外界展示平谷大桃产业魅力、吸引企业投资入驻的重要窗口。“电商销售增收作用越来越显著,2024年平谷大桃线上销售1.1亿斤,销售占比由2023年的26.7%提升到35.6%。”平谷区商务局副局长郭耀宇介绍。
十年耕耘,硕果盈枝。“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大桃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头号工程,持续做强品质根基,用心擦亮‘丫髻福桃’品牌名片,全力优化服务保障,深入讲好大桃故事,让乡亲们的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富!”刘家店镇党委书记于群表示。
打造特色桃文化,产业迈上高质量
与刘家店镇相邻的大华山镇,是享誉京城的“京郊大桃第一镇”,拥有白桃、黄桃、油桃、蟠桃四大系列218个品种,大桃年均产量近1亿斤,享有“大桃总收入第一”等北京乡镇级多项第一的荣誉。
8月,暑热未消,大华山镇桃园里熟透的大桃压弯枝头。“预备——开始!”在该镇大桃文化博物馆前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炫个桃”吃桃比赛激战正酣。参赛者个个化身“桃粉”,面对鲜甜多汁的大桃,吃得狼吞虎咽、汁水四溅,引得观众阵阵喝彩,传递出平谷大桃的美味诱惑。
这边是吃桃比拼,那边是甜桃打擂。桃农们纷纷拿出自家精心培育的中熟桃精品,角逐“甜桃王”桂冠。“早就知道平谷大桃甜,这次暑假专门带孩子过来,不仅有吃桃比赛,还赶上‘甜桃王’擂台赛,体验真是太棒了!”从市区带着孩子赶来现场的李萌激动地说道。
一个个精彩活动是大华山镇“以桃为‘铭’·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的生动注脚。这次活动的重磅内容是为该镇的“桃源铭”大桃博物馆揭牌,作为平谷“两山理论”的实践成果,博物馆不仅是大桃产业的“编年史”,更折射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成为平谷文化的“传承馆”。
在大华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长胜看来:“诸多互动活动,不仅是对大华山镇大桃产业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更是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起点。”
近年来,平谷区的大桃产业早已从枝头延伸到创意里。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平谷大桃除了鲜食,还逐步向精深加工转化。研发桃胶、桃酒、桃花运势皂等产品,延长产业链;开发桃花扇雪糕、桃花普洱茶、冻干桃脆、黄桃果干、功能饮品等细分领域产品,拓宽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平谷大桃附加值。
在大华山镇大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上,华山好物展卖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成为市区游客新宠,商户们精心布展,全方位展示大华山镇一二三产融合丰硕成果。“以前只知道卖鲜桃,现在桃还能做文创?咱这桃真是浑身是宝!”大华山镇前北宫村村民张秋芳举着桃木工艺品感叹道。
一颗大桃彰显着平谷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当前,该区正全力推进“高大尚”平谷建设,农业中关村创新成果加速转化,首都物流高地功能日益凸显,世界休闲谷魅力持续释放,“平急两用”发展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在这片蓬勃发展的土地上,丰收的大桃是富民强区、振兴乡村的动人景象,平谷大桃的精彩故事也将一直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