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榆林市绥德县考察。当天的四个考察点,都重点指向一个主题——传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三次到陕西考察,每一次的行程当中,传承都是一条清晰的主线。在绥德,总书记看了哪些有意义的地方,希望传承的又是什么呢?
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调研。这是总书记今年以来第10次国内考察,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3次赴陕西考察。此次陕西之行,总书记专程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实地了解当地加强革命旧址保护与利用、赓续红色血脉等情况。
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他九次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个大事,涉及的主体、包含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必须审慎稳妥推进。”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高度重视并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有力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
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人类进步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要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信心百倍地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了多次集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历次集中教育,虽侧重点不同,但有一个要求贯穿始终——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习近平对此高度重视。
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新的社会革命》,已由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