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7-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市成功召开。主题讨论五以“绿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巴西央行前副行长、国际清算银行前副总经理路易斯·佩雷拉·达席尔瓦,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马里前矿业能源和水利部部长、前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负责人哈马德·塞梅加等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论坛由法国桥智库主席周瑞主持,来自60余国的500余名政商学界代表现场参会,共同探讨绿色金融的全球协作路径。
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讲席教授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鞠建东在演讲中直面气候危机挑战,指出全球气温升幅已突破1.5℃,若延续现有趋势,2060年或将面临升温4℃的灾难性后果。他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是通过南南合作对冲发达国家绿色需求下滑,中国应成为引领力量;二是政府需以担保机制确保绿色项目投资回报率,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三是推动多边开发银行与新兴市场协作,解决绿色能源供需错配问题。
他强调,在发达国家绿色需求下滑的背景下,中国需通过南南合作引领新兴市场并形成正向需求。他以非洲绿电项目为例,提出政府应通过担保机制确保年化3%-4%的投资回报率,以此吸引国际资本参与。针对能源供需错配问题,他建议聚焦电网建设等“卡脖子”环节,通过精准财政干预破解瓶颈。此外,他呼吁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世界银行协作,创新“主权担保+多边兜底”融资工具,将非洲黄金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可持续抵押品。最后,他以非洲太阳能项目为例,强调“绿色金融本质仍是金融,盈利性是私营机构参与的前提”。
路易斯・佩雷拉・达席尔瓦
巴西央行前副行长
国际清算银行前副总经理
路易斯·佩雷拉·达席尔瓦从国际组织视角提出绿色融资框架。他建议国际清算银行量化全球气候转型资金缺口,并通过多边担保框架降低新兴市场融资门槛。他指出,绿色债券若获得多边开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背书,融资规模可提升30%。针对基层金融赋能,他呼吁利用AI与区块链技术优化中小银行绿色贷款审批流程,例如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通过数字支付系统支持社区级光伏项目。他特别强调巴塞尔协议的规范作用,主张将碳排放作为绿色贷款审批的硬性门槛,并将ESG评级纳入债券发行架构。
刘萌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
刘萌系统回顾ESG理念的发展历程,指出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的十大原则已成为全球180个国家、2.5万家企业的行动纲领。她以中国实践为例,强调政策激励与绿色贷款双轮驱动的成功模式,并建议将循环经济纳入ESG考核体系。她提到,中国企业开发的RPET塑料循环利用项目需通过贴息贷款降低转型成本,同时上海正试点“负责任金属定价”机制,对锂、钴等50种关键矿产实施ESG溢价,推动产业链低碳化。针对南北政策协同,她提出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准则应与欧盟“全球门户”计划互补,共同制定气候韧性基础设施标准。
哈马德・塞梅加
马里前矿业能源和水利部部长
前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负责人
哈马德·塞梅加结合马里经验,指出非洲绿色转型面临基础设施滞后与债务高企的双重挑战。他以马里太阳能项目为例,直言“发电成本低于火电,但电网建设滞后使项目沦为孤岛”。他呼吁国际社会以“跳过式发展”思维支持非洲,通过南南合作引入中国智能电网技术,直接布局绿氢、储能等前沿领域。针对债务问题,他建议将塞内加尔河流域水坝的碳减排收益证券化,发行“气候韧性债券”,并呼吁多边开发银行优先投资此类项目。他以诺贝尔和平奖获奖项目为例,强调西非四国通过资源整合,五年内建成四座水坝,减排效果相当于停驶百万辆燃油车,“团结协作远胜单边援助”。
周瑞
法国桥智库主席
周瑞总结称,绿色发展需平衡效率与公平,既要激活私营资本活力,亦需强化国际政策协同。他特别提及中国“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准则与欧洲“全球门户”计划的互补性:“跨区域联盟可化解南北分歧,将自然资本转化为可定价的金融资产。”论坛成果将通过“道口绿色观察”公众号持续发布,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5月17-18日在深圳举办。论坛以“共享未来:构建开放包容的经济与金融体系”为主题,旨在为全球政府人士、经济学者、金融领袖搭建一个高端对话平台,汇聚全球智慧,共谋合作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