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秋节假期,国内出游7340.9万人次,恢复至疫前72.6%;实现旅游收入286.8亿元,恢复至疫前60.6%。中秋旅游市场呈现出哪些特点?小编带您一起盘点。
特点一:本地游、周边游为“主基调”
受多地疫情波动影响,今年中秋假期,大众出游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就近出游仍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城市休闲游、近郊乡村游、省内短途游、亲子互动游以及自驾露营等持续升温。
携程数据显示,本地、周边游订单占比超六成。其中,来自本地及周边的门票订单占比达到80%。杭州、南京、广州、苏州、上海、舟山、汕头、湖州、无锡、深圳等城市周边游订单环比增长两倍以上。
途牛数据也显示,本地游、周边游占据中秋旅游消费主导,出游人次占比为68%。出游天数方面,选择1至3天行程的占比为65%,其中,选择1天行程占比最多,占比达24%。
特点二:节日消费带动夜间经济
中秋假期,夜游赏月色、露营赏秋景成为许多人的过节方式,夜景观光热度持续走高。
在北京,主题乐园夜游、乘船夜游等适宜赏月的夜间旅游项目备受青睐。
中秋期间,苏州周庄古镇举办2022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活动,游客乘游船穿梭于绚烂的灯组之间,打卡蚬江湾和南湖湾两大光影秀,在“星星的故乡”花火市集和“明月共此时”文创快闪店体验“景中游,灯下购”沉浸式消费。
9月9日晚,走进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一排排传统灯彩错落有致沿街悬挂,巷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也都配以不同主题的亮化,游客既能看到民俗味浓的传统灯组,又能打卡科技感强的现代灯组。中秋节当天,街区共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
走在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游客眼中是气势恢宏的盛唐风格建筑,耳中则充盈着露天舞台上那一声声大秦之腔,身着汉服的姑娘结伴而行,步履轻快,衣袂翩跹。
在西安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许多游客身穿汉服,登上摩天轮赏月,在缓缓移动中感受璀璨灯光与天上明月的交织,还可以欣赏摩天轮光影秀,猜灯谜、做灯笼。
特点三:“传统+潮流”刷新文旅体验
今年中秋假期,各地围绕中秋文化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既有古韵十足的传统文化展示,也有时尚科技元素的创新融入。传统与潮流交织,刷新大众文旅体验。
在吉林通化,微风习习的中秋之夜,山城霓虹闪烁。桃李“醉”中秋·“佟”赏中秋月文旅活动在佟佳江旅游度假区举办,吸引近两万名游客参与。在灯光的映衬下,《佟佳江传奇》演艺秀精彩上演,营造了温馨祥和而富有文化气息的节日气氛。
中秋期间,武汉市推出元宇宙风格视频《山海同月、共圆江城》,将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文旅地标与中秋明月创意融合,引发全网刷屏;长江灯光秀中秋特辑闪耀在“两江四岸”,将赏月、品月饼、尝螃蟹、玩花灯、吃桂花糕等民俗通过光影画面进行创意性地表达;荆州方特东方神画设置“超级月亮”主题造景,通过动态光影秀和汉服舞蹈快闪营造“月下游园,共赏风雅”的国风浪漫意境,千架无人机演绎嫦娥奔月、孔明灯起飞等景观,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
特点四:“出游+防控”筑牢安全防线
各地在充分保障假日文旅供给、满足大众中秋出游需求的同时,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节前的隐患排查、节中的检查督导以及防疫宣传引导,共同筑牢了安全防线。
在新疆,景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每位进入景区的游客都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排队、扫码、测体温。景区内,“小喇叭”不间断提醒市民游客保持安全距离、不扎堆聚集。此外,景区工作人员每天对护栏、座椅、台面等反复进行消杀。
今年中秋节,海南加强旅游活动管理,倡导本地过节。各市县督促有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人员、解除隔离后返回目的地的入境人员,主动向社区报备,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措施,加强“落地检”的同时引导自驾游人员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