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修复 >  正文

荒山披绣锦 生态治理焕新彩——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开创生态修复融合发展新模式

来源:中国环境网 时间:2022-08-18 10:00:23

字号

弥勒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核心区


太平湖森林小镇(以下简称“小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距主城区9公里,核心区面积1.6万亩,辐射带动区面积29.1平方公里,涉及6个行政村,1.5万人。近年来,弥勒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动小镇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小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旅游康养业为主导产业,以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打造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坚持生态优先,致力石漠化治理,打造绿水青山


小镇所在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严重,加之当地90%以上为山地类型,坡度大、土层薄、土地生产效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小镇把生态修复、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制定了先治理再发展的战略规划。


通过石漠化治理,形成山顶生态林保育带、山腰绿化景观林过渡带、山底复合农林缓冲带、湖滨防护林隔离带、湿地水生植物净化带组成的立体综合生态修复体系,共完成山地石漠化治理1.2万余亩、花卉苗木草种植面积668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80%。具体通过客土人工造林恢复植被法、人工干预半封育法、阶梯整形覆土绿化法、环湖环境整治法等方法进行石漠化治理,实现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梯度发展,涵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累计种植花卉苗木80余万株,地被200余万株,打造 200余个园艺小品和水体景观,小镇实现了荒山焕新颜。


坚持适度开发,铸就金山银山


小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契合产、居、文、体、旅融合发展,以“一心三区”(游客服务中心、森林花海休闲旅游区、木屋展示及房车露营区、生态木屋康养区)为主线,通过规模化发展生态花木园林产业,完善体育运动设施,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持续做好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做大做强花卉苗木产业,稳步推进木结构建筑研发、展销、销售等产业链,全面发展木屋康养、生态度假、会议中心、多样化运动体系等产业。小镇自2017年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亿元,带动当地1000余人就业。


坚持共建共享,惠及周边群众


小镇建设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自身产业布局为基础,致力于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型农村融合发展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首批148个农村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录。小镇在建设中优先考虑地方村民参与,积极吸纳周边村寨贫困户、闲置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人员就业工作。通过技术培训,引导村民从传统农户转变为产业工人,参与苗木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进一步增收致富。景区工作人员中80%以上都是本地村民,月工资平均30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较务农有大幅增长。通过民宿和特色餐饮,2021年带动小太平村旅游创收150万元,接待游客两万人(次)。


坚持要素聚合,形成建设合力


小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聚合生态、人才、信息和业态等资源。通过平台搭建,推动信息交流聚合共享,接待各级考察团队1000余次。


依托弥勒农产品交易市场和滇东南农产品交易中心,探索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经营模式,高标准配套建成屠宰场、冷链物流设施,入驻商户2920家,年交易额约20亿元,服务人口超过15万人。依托中国弥勒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建设,打造电商服务平台,促进电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举办各类活动600余场,培训1.5万人,实现年度销售额4200万元。


小镇建设坚持以“绿”为底、以“产”为柱、以“城”为核、以“人”为本,把曾经的荒山荒坡变成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云南省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云南省特色小镇、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林草产业(森林康养类)创新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人气文旅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