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有你的城市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2-08-11 15:46:43

字号

2022年8月10日,据生态环境部官网消息,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国管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九部委根据各省份推荐情况,综合考虑工作基础、实施意愿和推广示范效果等因素,确定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


此次共有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获批,包括12个市、4个区、7个国家级新区,具体包括北京市密云区、通州区,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长治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辽宁省阜新市、金普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浙江省丽水市,安徽省滁州市,福建省三明市,山东省西海岸新区,河南省信阳市,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南沙新区、深圳市福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重庆市两江新区,四川省天府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甘肃省兰州市。


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规划已久。在2020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中,气候投融资地方实践工作已被纳入其列。2021年12月底,随着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全国共有30个城市和国家级新区积极响应,完成申报。气候投融资试点已于2022年5月底基本完成评审工作。


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生等九部门决定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并组织编制了《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了八大重点任务:编制试点方案,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序发展碳金融,强化碳核算与信息披露,强化模式和工具创新,强化政策协同,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


气候投融资工作强调“专业化”和“国际化”


气候投融资旨在引领更多资金投向气候变化领域,以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有意愿、基础好、代表性强的地方开展试点工作,有助于探索差异化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并在地方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今年7月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21世纪经济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碳中和2060’与绿色金融论坛:气候投融资与中国未来”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处长丁辉表示,“跑步进入碳中和是一场硬仗,这要求‘双碳’政策的制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气候投融资就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之一。”


丁辉表示,气候投融资工作强调“专业化”和“国际化”。在“专业化”方面,生态环境部组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指导地方建设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气候投融资产业促进中心。在“国际化”方面,生态环境部重视国内外标准协调统一,深度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制度等标准制定工作,并且与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持续开展气候投融资领域的合作。


“除了‘专业化’和‘国际化’,‘差异化’则是现阶段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的重中之重。”丁辉提到,2021年12月,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以此探索气候投融资差异化的投融资模式、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


据丁辉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城市同时涵盖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地域涉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类型涉及金融中心型城市、科技创新型城市、能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移升级型城市以及革命老区。


“很多申报地方将气候投融资试点列为‘书记工程’或‘市长工程’,一些地方由市委书记亲自参加评审答辩,并全程主持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丁辉认为,申报地方举全市或全区之力,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题,大胆探索当地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助力了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本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常委梁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根据过去对各地工作了解,入选城市精心准备了气候投融资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有关省市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预计气候投融资试点会提升入选城市的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气候资金渠道,降低气候转型风险。预计通过未来几年的试点,试点城市将会获得不少政策红利和实惠。这是一项中国发起,西方没有干过的创新,也会为绿色金融体系树立新的标杆。


新路径助推气候投融资发展


基于“双碳”目标对气候投融资的更高要求,丁辉从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加快建设国家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积极打造“政银企”产融信息对接平台,大力推动气候投融资市场设施的高标准联通。一方面,我国将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项目库建设有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为气候友好型企业或项目提供优质服务,推动金融让利实体。


二是持续强化政策协同与金融创新,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打造统一的气候投融资要素与资源市场。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上线,在过去一年里充分发挥了碳减排市场机制的功能,有效促进国家绿色低碳发展。丁辉表示,要继续发挥全国碳市场的碳定价作用,在保证全国碳市场平稳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碳金融的应用场景,并通过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助力实体经济绿色转型。


三是推进气候投融资商品和服务市场的高水平统一。生态环境部将基于“双碳”目标制定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以此衡量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在开展气候投融资活动时产生的气候效益,并且将制定统一的碳足迹标准,用以支持每周期碳排放的核算与管理,防范气候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


四是坚持市场主导,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不断优化气候投融资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部计划以气候投融资试点为基础,引领各地通过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的方式,精准识别阻碍气候投融资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市场障碍,推动形成地方政策与实现国家“双碳”目标间的系统性响应,通过出台地方性配套激励措施,引导各类投资和社会资本精准配置气候投融资标的。


丁辉表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政府指导扶持、研究机构智力支撑、企业主动作为和金融机构保驾护航都尤为重要,多方形成合力,推动我国气候投融资工作更快发展。


与绿色金改区有差异


此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首席科学家、研究员葛察忠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九部委组织的试点评审的目标,主要涵盖了政策、主体、项目、平台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形成有利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要培育一批气候友好型的主体,包括企业主体和第三方投资机构;三是关于气候投融资发展的项目及模式的考量;四是打造气候投融资试点平台。


总体而言,目标上央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更偏重金融产品和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方面的试点,与九部委所组织的试点存在明显差异。此外,本次试点的主体包含了国家级新区,而央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没有明确提及国家级新区。 


葛察忠介绍,气候投融资试点的工作任务,与央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存在差异。气候投融资试点有八大重要任务,其中一项是有序地发展碳金融,还包括试点方案的编制、碳核算和碳信披,要避免“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管理模式和工具创新等方面的任务要求。气候投融资试点重点仍以控碳为主,而央行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重点围绕金融领域开展创新示范,不仅仅包含碳的投融资试点,还涉及其他方面。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