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热点推荐 >  正文

端起冰雪“金饭碗”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2-02-09 09:46:32

字号

【编者按】

曾经,一到冬天就困守雪城;如今,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崇礼——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北京冬奥会的诸多雪上比赛正在此举行。

小城崇礼之变,折射出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更是冬奥会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真实写照。

在崇礼,滑雪产业欣欣向荣。

在崇礼,滑雪产业欣欣向荣。

在滑雪产业到访之前,崇礼在很多人眼里只是一座“小县城”、“小山村”。

但如今,在乘上冰雪产业的东风之后,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滑雪爱好者的到来和滑雪产业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有设施越来越好的雪场,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的提振。

酒店、餐厅、雪具店……各种旅游配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的设施面貌也越来越好,就像崇礼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对澎湃新闻记者所感叹的那样:“整个县城的变化,已经像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小镇一般。”

整个县城的变化,已经像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小镇一般。

整个县城的变化,已经像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小镇一般。

曾经,晚上7点之后没饭馆炒菜

崇礼地处河北省西北部,与北京市相距约200公里。如果不是因为滑雪,很多人都不会对这个地名产生太多印象。

即便早在1997年,这里就已经开出了当地的第一家滑雪场,但在滑雪产业漫长的积累和发展初期,崇礼这个地方在很多人眼里,绝对跟“繁华”沾不上边。

事实上,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崇礼直到2015年年底,官方统计的贫困发生率还高达16.81%,连绵的崇山峻岭和密林深谷,漫长的冬季和最低可达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让这座县城发展的难度显得尤其巨大。

甚至还有一首顺口溜来描绘县城曾经的形象:“一条马路尽是坑,百货商店一个人,蔬菜门市一捆葱,十字路口一盏灯,十五瓦灯泡照全城……”

富龙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涛是在2014年来到崇礼长期工作生活的,但早在2003年他就因为滑雪而来过崇礼,在他看来,一路见证了崇礼的发展至今,这里的变化“肉眼可见”。

他给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细节:“原来(晚上)七点钟去饭店就没人给你炒菜了,下班了。”类似的记忆,还留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也是在2014年来到崇礼,他对澎湃新闻记者回忆:“曾经崇礼(城区)就一条街,到了晚上基本就黑灯了,外面就很少人了,就是一个小县城。”

和今日的景象两相对比,差别可谓巨大——“现在走出来一看,整个县城的变化,已经像是一个现代化的欧洲小镇一般,市政设施有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面貌好了,人们挣到钱了

相比在崇礼生活工作的外地人,崇礼本地人对于家乡变化的体会或许更有感悟。

市政设施的变化,也是所有变化中最为直观可见的。

“大街上比以前干净多了,道路修得比以前好了,酒店比以前多了,来的客人也多了。”这是崇礼城区一位酒店老板观察到的改变。一位出租车司机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随着滑雪产业的走红,崇礼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宽。

的确,随着冰雪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北京冬奥会强有力的助推,崇礼的城市面貌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改变还不光是在城市的硬件设施上。

越来越多的滑雪客知道崇礼,来到崇礼,带来的是滑雪及旅游配套产业链的成长与成熟,也带来了进入崇礼人口袋的真金白银收入。

在富龙四季小镇山地运动学院校长崔雅杰看来,最为直观的变化从马路上就能看到:“以前在大街上很少有车,但现在就能看到车越来越多了,特别是本地车牌的车越来越多。”

张力涛也说,现在崇礼已经越来越“洋气”:“家家都有汽车,有工作,有不错的收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滑雪,“雪场给崇礼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变化是天上地下全方位的。”

以向游客提供雪具租赁等服务的雪具店为例。崇礼“松果雪具”店店主张先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十年前,崇礼城区还极少有雪具店,后来随着滑雪客人增多,开始有人发现了商机,逐渐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这一产业。到今天,崇礼城区的雪具店“七八十家肯定有,甚至有可能超过一百家”。

富龙四季小镇山地运动学院高级教练师伟也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比如我就有朋友从外地回来自己开了雪具店,出租和售卖雪具装备等,也挣到钱了。”

思想的变化,比物质条件更深刻

曾经让许多崇礼人想要离开崇礼的寒风飞雪,如今已然成为了让崇礼人生活水平节节升高的“雪饭碗”。

2019年5月5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崇礼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彻底脱贫摘帽。

今年1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张家口市副市长、冬奥办副主任刘海峰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崇礼目前每五个人之中就有一个人从事和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了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对于整个崇礼的精神气质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以前“晚上7店就没有饭馆炒菜”的崇礼,如今在张力涛的描述中已经是“半夜0点也可以喝到咖啡”的热闹小城:“现在崇礼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城市。老百姓的精气神也有了变化,不再是以前‘缩墙根里晒太阳’。”

而生活水平的改善,自然也带来了生活观念的进步。

“老百姓摘掉了以前的贫困的帽子,通过场馆建设等,老百姓迅速得到了实惠,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的变化是最大的。”李永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思想的变化,包括对下一代的教育方式,这些变化则可能是比物质条件的变化要更深刻的,说是进步了三五十年都不为过。人们的思想在变化,就业能力更强,见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我们的职工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在跟着小镇和崇礼的发展而发展。”

冬奥之后,崇礼还会更好

“整个城区的交通更加完善,街道越来越宽也越来越干净,餐饮酒店越来越高品质,服务比以前更好,餐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是崔雅杰对于如今的崇礼的描述。

而冬奥会之后,崇礼还是否将变得更好?在他看来,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不是冬奥会,很少有县城能够通高铁,通两条高速。”而如今,作为北京冬奥会赛区之一的崇礼,就享受到了这样的红利。

雪场的升级、配套的完善、交通的畅通,让崔雅杰对于未来信心满满:“国内滑雪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滑雪爱好者,对此我有期待也有信心。”

李永太也认为,冬奥会之后,崇礼的发展不会停止,反而能够得到加速:“北京冬奥会之后肯定会有一个冰雪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段。”

“一方面很多人会想来体验,看一看举办过冬奥会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其次疫情过后,很多人也需要放松,想要在新兴的旅游产品上玩得尽兴;第三就是随着环京津冀的发展,交通更加便利了。”

事实上,北京冬奥会和滑雪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人气提升以及城市设施的改善,不仅让崇礼能够在冬季获益——如今已经有许多雪场度假区都开发了夏季的山地旅游项目,进行了四季运营,同样人气高涨。

靠着“雪饭碗”,崇礼摘掉了贫困帽,但把目光投向前方,还有更多值得期待的未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