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4号,农历大年初四,中俄元首会晤。
两国元首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就中俄关系以及事关国际战略安全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入充分交换了意见。会谈结束,双方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集中阐述中俄在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方面的共同立场。
这次“新春之会”涉及哪些生态保护合作内容,有哪些关注点?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1、完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国际体系的主流。发展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给全球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带来严峻挑战,双方认为完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全球发展迈向平衡、协调、包容的新阶段至关重要。
《联合声明》强调,双方同意进一步深化北极可持续发展务实合作。双方将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重要位置,呼吁发达国家切实履行官方发展援助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源,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促进全球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
俄方重申,愿就推进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继续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参与联合国平台“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活动。双方呼吁国际社会将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作为重点合作领域,采取务实行动,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俄两国还将继续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合作提质升级,继续加强成员国之间贸易、产业、交通、能源、金融、投资、农业、海关、电信、创新等共同感兴趣领域的合作,开展先进、资源节约、节能、绿色技术应用。
2、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交流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去年10月在昆明举行。会议期间发布了“昆明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全球人口和国土面积第一大国。两国同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公约缔约方,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绿色转型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致力于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平衡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的公平、包容、开放、全面、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此次《联合声明》也强调,中俄双方重申恪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目标、原则和规定,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致力于共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双方为应对气候变化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
在上述背景下,双方将履行各自承诺,期待发达国家切实落实每年1000亿美元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支持。双方反对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设置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中俄两国还将坚定推动生物多样性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将共同推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绿色转型,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3、签署15项协议,涉及石油天然气、低碳发展等领域
能源合作一直是中俄两国务实合作中分量最重、成果最多、范围最广的领域。在此次会谈中,中方态度明确,将持续推动两国全方位务实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在强化能源战略伙伴关系上,稳步推进油气合作大项目,加强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联合创新攻关,拓展新能源合作,支持彼此保障能源安全,推进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在推动贸易伙伴关系上,落实好中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深化农业、绿色贸易、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推动双方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畅通欧亚大陆物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此次,中俄签订了15个重点领域合作协议。很多协议,都是含金量满满。
从已公开的合作协议清单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与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低碳发展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信息化和数字化领域合作协议》等可发现,双方将继续加强石油、天然气的能源合作,同时在低碳发展以及信息化领域等展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