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中国网 >  市场 >  正文

2021环保产业发展报告:到2025年环境治理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

来源:环保在线 时间:2022-01-21 10:03:22

字号

2022年1月17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与中国环境报社共同主办的新闻媒体座谈会在京举行。


会上发布了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编制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这是自2017年以来连续发布的第5份报告。


报告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开展的2020年度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及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涉及近16000家环保企业样本。


2020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生态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保持增长

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就业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据统计测算,2020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环境治理)营业收入约1.95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7.3%,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7%。


统计范围内水、气、固废、监测、噪声领域环保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4%、2.3%、10.0%、6.9%、9.1%,土壤修复领域环保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8%。


2020年全国环境治理营业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为1.9%,较2011年增长1.14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4.5%,较2011年增长3.35个百分点。


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约32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0.43%,比2011年提升0.31个百分点。


预计2021年环境治理营业收入规模约达2.2万亿元。“十四五”期间将保持10%左右的复合增速,2025年,环境治理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


image.png

图1  环境治理贡献率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image.png

图2  环境治理就业人口及占全国就业人口比重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

2020年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增速回落明显,盈利能力小幅下降


“十三五”期间,我国环境治理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0%,其中,2016-2018年同比增速相对稳定,约为18.0%。


2019年以来,受去杠杆紧缩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营收增幅同比连续下滑,2020年首次下滑至个位数(10%以下)。


2020年环保企业的盈利能力小幅下降,资产营运能力基本保持稳定,企业财务风险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回款问题仍较突出。


image.png

图3   2016—2020年环境治理营业收入状况


我国环保企业仍以小微型企业为主

产业集中度低,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


2020年列入统计的企业中,小微型企业占比为72.9%,大、中型企业占比分别为3.1%、24.0%。


其中,大型企业贡献了超过行业80%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


大、中型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均保持增长,小微型企业则双双出现下滑,且呈现企业规模越小,降幅越大的特点。


反映出当前我国环保企业仍以小、微型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较低;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型企业受新冠疫情和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


image.png

图4  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规模企业数量占比


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0年环保企业平均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6.8%,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2%,高于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41%)。


其中,环境监测领域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最高,达6.7%。


研发人员数量占从业人数的比重为17.1%,同比增长0.6%。


企业平均专利授权数从2019年的4.5件增长到4.8件。


image.png

图5  2020年列入统计的各领域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


我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电除尘、袋式除尘、脱硫脱硝等烟气治理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镇污水和常规工业废水处理,已形成多种成熟稳定的成套工艺技术和装备;污水深度处理、VOCs治理、固废处理和资源化以及土壤修复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在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立体化和支撑精准监管方面进步显著。


华东地区产业集聚度高

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产业效益优势明显


统计范围内有约45%的企业集聚于华东地区,该地区贡献了全国38%的环保营收,吸纳了37%的从业人员。


其次为华南地区,以14%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18%的环保营收,吸纳了19%的从业人员。


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人均营业收入均高于全国平均值(105.2万元/人)。华东、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020年数据显示,广东、北京、湖北、浙江、江苏、山东6 省(市)企业营收总额均超过 1000 亿元,6 省(市)环保企业营收总额,占全国的占比超过了 2/3。


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以 36.7%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近一半的产业营收。


image.png

图6  2020年列入统计的不同区域企业主要指标占比


四大问题突出

制约生态环保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环保项目自身造血能力差,过度依赖政府投入,环境治理需求向产业市场转化难;


二是价费机制不完善,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参与难;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高盐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功能材料、核心部件、高端装备仪器等方面存在短板,亟待解决和突破;


四是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规范性有待加强。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生态环保产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十四五”时期,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将带动生态环保产业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深度,面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现全面升级。


一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提升服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支撑保障能力;


二是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提供环境问题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智慧化、数字化服务等,推动以EOD为代表的商业模式创新;


三是与清洁能源产业、清洁生产产业和节能节水等绿色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报告》同期发布了环境治理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10亿—50元、5亿—10亿元、1亿—5亿元企业名单。